手印合同到底有没有法律效力?颜雪明教授这样回答
手印合同到底有没有法律效力?颜雪明教授这样回答
近日,原北京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深圳国际仲裁院仲裁员颜雪明教授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一则关于合同签署的趣事。他在处理房屋买卖事宜时,被要求在合同上按指印。颜教授对此表示不解,他认为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签名、盖章或按指印均可使合同成立,三者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因此拒绝了这一要求。
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合同签署方式的关注和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需要签署合同的情况,比如购房、租车、签订劳动合同等。那么,签名、盖章和按指印这三种方式究竟有何区别?在实际操作中又该如何选择呢?
《民法典》怎么说?
《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明确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这一条款清晰地表明,签名、盖章和按指印在法律上具有同等效力,只要具备其中任何一种形式,合同即告成立。
为什么实践中要求同时使用?
尽管法律已经明确规定了三种方式的同等效力,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要求同时使用签名和按指印的情况。这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
风险防范:单一的签名或指印可能容易被伪造,而同时使用多种方式可以增加合同的可靠性。例如,在一些重要的经济合同中,除了签名和按指印外,还可能要求加盖公章,以确保合同的真实性。
证据效力:在发生纠纷时,多种方式并用可以提供更充分的证据支持。签名可以体现当事人的书写习惯,而指印则具有唯一性,两者结合使用可以更有力地证明合同签署的真实性。
传统习惯:在一些地区和行业,同时使用签名和按指印已成为一种惯例。这种做法虽然不是法律强制要求的,但在实际操作中被广泛接受。
如何正确按指印?
如果确实需要按指印,应该如何操作才能确保其法律效力呢?根据相关法律规范和实践操作,以下几点值得特别注意:
清晰完整:指纹必须清晰可辨,覆盖整个第一指节,以便准确识别。
位置恰当:手印应位于签名旁而非签名上,这样既不影响笔迹鉴定,也便于指纹验证。
规范操作:
- 使用红色、蓝色或黑色的专用印泥或印油。
- 通常使用右手拇指或食指捺印,若特殊情况可用左手对应手指,并注明所用手指。
- 按压时平放手指,力度适中,从左至右滚动捺印,避免模糊。
实用建议
尊重选择权:在合同签署中,不应强制要求当事人必须按指印。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签名、盖章或按指印任选其一即可。
考虑实际情况:对于一些重要的合同,如房产交易、大额借贷等,建议同时使用签名和按指印,以增加合同的可靠性。
规范操作:如果选择按指印,务必按照前述规范操作,确保指纹清晰可辨,位置恰当。
保留证据:在签署重要合同时,可以考虑进行录像或拍照,以备不时之需。
合同签署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法律知识。通过颜雪明教授的经历,我们不仅了解了签名、盖章和按指印的法律效力,更明白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规避风险,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在未来的合同签署中,我们既要尊重法律赋予的选择权,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最稳妥的方式,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