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安全生产月: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指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安全生产月: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指南

引用
7
来源
1.
http://yjglj.yichun.gov.cn/ycsyjglj/bmwj/202407/9e887437f3dd4fe8873c5a084d2e27b6.shtml
2.
http://xcyjjy.com/index.php?content-phone-content&contentid=190
3.
http://www.wuxing.gov.cn/art/2024/5/14/art_1229518305_1677228.html
4.
http://yjj.cq.gov.cn/igixmj/xjgk/202405/tGovMsgBox_979642.html
5.
http://www.puning.gov.cn/bmpd/pnsyjglj/aqyw/content/post_838532.html
6.
http://jampx.com/homepaper/msginfo?columnid=33333333&msgid=MS240423-152557-1051
7.
http://www.xcyjjy.com/index.php?content-phone-content&contentid=193
01

有限空间作业的高风险性与应急准备的重要性

近年来,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频发,且往往因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据统计,2019年至2023年,全国工贸行业共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71起,造成262人死亡,其中盲目施救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50%以上。

有限空间作业为何如此危险?这与有限空间的特殊环境密切相关。有限空间通常通风不良,容易积聚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同时氧含量也可能不足,导致作业人员中毒或窒息。此外,有限空间还可能存在燃爆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做好有限空间作业的应急准备至关重要。这不仅包括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更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02

应急准备要点:装备与人员培训

必备应急装备

  1. 气体检测报警仪器:用于检测有限空间内的氧气含量、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是保障作业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2. 机械通风设备:用于改善有限空间内的空气质量,降低有毒有害气体浓度。

  3. 呼吸防护用品:如长管呼吸器、正压空气呼吸器等,用于保护作业人员免受有毒有害气体的侵害。

  4. 全身式安全带:用于防止作业人员坠落,并在紧急情况下便于救援。

  5. 应急救援装备:如救援三脚架、安全绳索、急救箱等,用于现场救援。

人员培训与管理

  1. 专职监护人员:每项有限空间作业都必须配备专职监护人员,负责监督安全措施的落实,与作业人员保持实时联络,发现异常情况立即组织撤离。

  2. 安全教育培训:所有参与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都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培训,了解作业风险、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方法。

  3. 应急演练:企业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作业人员和救援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03

现场急救方法

中毒窒息应急处置

  1. 立即撤离:一旦发现作业人员出现中毒或窒息症状,监护人员应立即组织其撤离有限空间。

  2. 现场施救:在有限空间外对中毒或窒息人员进行急救,如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切记不可盲目进入有限空间施救,以免造成更多伤亡。

  3. 及时就医:在进行现场急救的同时,应立即拨打120,将伤者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1. 进入有限空间前:必须正确佩戴呼吸防护用品,如长管呼吸器或正压空气呼吸器。

  2. 作业过程中:不得随意摘下防护用品,确保其始终处于有效状态。

  3. 撤离时: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摘下防护用品,切勿因疏忽大意而造成意外。

04

应急演练与培训

制定现场处置方案

企业应根据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制定详细的现场处置方案。方案应包括:

  1. 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明确各岗位人员在应急救援中的职责。

  2. 应急处置程序:规定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置步骤和方法。

  3. 应急物资和装备:列出所需的应急物资和装备,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定期组织演练

  1. 演练频次:企业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2. 演练内容:模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检验应急处置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 演练评估: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处置方案。

05

结语

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风险辨识、安全防护、应急准备等多个环节入手。企业应严格落实“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加强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