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用聊天改善亲子关系:成为孩子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用聊天改善亲子关系:成为孩子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引用
1
来源
1.
https://blog.bananny.co/2024/06/11/parent-child-communication/

很多父母都希望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但有时却发现孩子上幼儿园后开始对父母保持沉默、爱理不理。这种现象让很多父母感到困惑和沮丧。本文将分享育儿专家的观点和方法,帮助父母改善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成为他们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当发现上幼儿园的孩子分享欲开始降低时,需要深究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孩子不再愿意分享生活上的喜怒哀乐或内心想法。除了外在环境因素之外,孩子不愿意分享心情的原因可能就在父母身上。繁忙的生活可能会让父母轻忽了孩子的转变,提供几种孩子紧闭心扉的可能因素,提醒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情感需求,想想看是否曾无意间伤害了孩子的心呢?

  • 感受到被忽视
    孩子在幼儿园表现良好,若父母专注工作,很少关心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孩子可能会感到被忽视,不再愿意主动分享学校的事情,甚至选择隐藏自己的困扰。

  • 受到批评指责
    若孩子勇于分享自己的兴趣和想法,但每次都获得父母的负面评价或指责,例如“你的兴趣太奇怪了”或“你这样做不对”。孩子可能感到受挫和不被接纳,因而不再愿意分享。

  • 缺乏时间关注
    家长若经常加班或忙于家务,很少抽出时间陪伴孩子或专注聆听他们的分享。孩子可能感到孤独和被忽视,渐渐不再愿意主动与父母交流。

  • 沟通模式不当
    家长若经常使用责备或批评的语气命令孩子,例如“你为什么不听我的话?”或“你怎么教不会?”。孩子可能感到受伤或自信被打击,怯于说出自己真正的想法和感受。

  • 缺乏安全感
    若时常在孩子面前展现自己的负面情绪,当孩子受到其他孩子的排挤或欺负时,可能会因为害怕成为家长的困扰与负担,而选择保持沉默自己承受。

五大改善亲子关系的正向聊天术

  1. 耐心聆听并保持沉默
    孩子们渴望被听到,被理解。当父母急於纠正孩子的想法时,他们可能感到被忽视或不被理解。因此,作为父母,应该先学会认真聆听。当孩子们开口说话时,不要急於打断,也不要立即给予建议。可以默默地聆听,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慢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样的沟通方式会让孩子感到被尊重和被重视,有助于建立亲子之间的信任和情感链接。

  2. 降低控制欲望与建议
    许多孩子会抱怨父母们总是给予过多的建议,但更希望的是能得到的是父母的支持。因此,作为父母,应该避免过度的给予建议,而是选择先聆听孩子的内心声音,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当孩子们向父母倾诉时,可以用一些温暖的话语表达理解和同情,如“那一定很難受”或“我能理解你的感受”,再给予适当的建议,这样的互动会让孩子感到拥有父母完全的支持,有助于加深亲子之间的情感链接。

  3. 使用引导提问方式
    有时候,父母可能会发现孩子对父母的问题不太感兴趣,而更愿意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因此,可以尝试改变提问的方式,用一些开放性的问句来引导对话。例如,可以说“我在想……”而不是直接问“你为什么这样做?”或者问“你认为……吗?”而不是直接问“你喜欢……吗?”这样的提问方式会让孩子感到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助于促进亲子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4. 保持开放的心态
    对于孩子提出的任何问题或话题,尽量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轻易否定或批评。例如,当孩子说:“我最讨厌吃青菜!”通常父母会回应:“不可以挑食!吃下去!”这样可能会让孩子觉得即使表达自己的意见还是被强迫接受。或许父母可以说:“原来你不喜歡這個菜,但吃這個對身體很好,我們下次一起試看看用不同的調味料理,說不定你會喜歡?”不要用命令的方式反驳孩子的意见,保持开放的沟通与交流有助于提升亲子关系。

  5. 勿用打发心态敷衍
    对于双薪父母来说,有时下班已经很累,还要听孩子滔滔不绝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但若显露出不耐敷衍的态度随意打发孩子,例如:孩子说:“爸爸!我跟你說!今天….”,这时爸爸若不等孩子说完便不耐的回应:“我很忙,去找你妈。”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自己并不被重视,也就减少了分享的欲望。建议父母可以跟孩子说:“抱歉~爸爸妈妈现在要先做完这件事,等等我们吃飯时听你說?”

在亲子关系中沟通是维系亲密和谐的重要桥梁。然而,许多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对话常常陷入一种情绪化的恶性循环,导致彼此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错误的亲子对话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加深彼此的误解和矛盾。下面举出几种常见的错误亲子对话模式,提醒父母避免落入情绪的圈套中。

责备和批评

例如孩子从幼儿园回家,发现美术劳作作品弄坏而大哭,立即开始责备:“是不是你都乱丢?自己弄坏还要哭?”
❌ 不明究理的责备与批评会让孩子感到受傷产生防衛心,长期下来更不愿与父母分享自己的心情。
⭕️ 应该先关心孩子的情况。例如:“你一定很難过,你知道為什麼會壞掉嗎?”这样的对话方式能让孩子感到先被理解,比较愿意分享感受,进而再反思自己的行为。

忽视和冷漠

例如孩子兴奋地想与父母分享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新技能,但父母专注於工作或家務,隨口敷衍道:“你没看到我很忙?等会再说。”
❌ 敷衍冷漠的态度会让孩子感到被忽视不被重視,进而不再愿意主动与父母分享自己的生活。
⭕️ 父母应该尽量抽出时间,认真聆听孩子的分享,即使当下真的很忙,也應該告诉孩子:“我现在有点忙,但我非常想知道你学到了什么,我们晚一点一起聊,好吗?”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重视。

过度控制

例如父母跟孩子说可以买喜欢的玩具,在孩子做好选择后否定孩子,坚持认为其他玩具更好,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选择。
❌ 这种过度控制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和不满,觉得自己的意见不被尊重,进而产生抵触情绪。
⭕️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并与孩子一起探讨各种选择的优缺点。例如:“你想买这个玩具吗?我们一起看看这个玩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好吗?”这样的沟通方式能够尊重孩子的意愿,并促进亲子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不给予建设性反馈

例如孩子画了一幅画,父母只给予简单的称赞:“很好喔。”
❌ 缺乏具体内容的反馈无法帮助孩子理解自己做得好的地方,也無法刺激孩子的进一步努力的欲望。
⭕️ 建议给予具体和建设性的反馈,例如:“画很漂亮!特别是一些细节处理得非常好!”

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父母的耐心和用心来慢慢建立。通过认真聆听、深入理解、不批评和充满智慧的沟通技巧,可以显著改善亲子之间的沟通障碍,成为孩子无话不谈的良师益友。营造一个温暖、开放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与支持,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种紧密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人格发展具有深远的正面影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