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佛宗道源的绝美仙境
天台山:佛宗道源的绝美仙境
“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这是南朝著名文学家孙绰在《游天台山赋》中对天台山的赞美。这座被誉为“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的名山,不仅以其绝美的自然风光闻名于世,更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成为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
国清寺:千年古刹见证佛教传承
作为天台山最著名的文化地标,国清寺始建于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改名国清寺,寓“寺若成,国即清”之意。这座历经1400多年沧桑的古刹,不仅是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的祖庭,被誉为“隋代古刹”。
国清寺的建筑布局严谨,全寺总面积7.3万平方米,分为五条纵轴线。游客游览最多的是正中轴线的建筑,由南而北依次为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观音殿,在其他轴线上,还分布有放生池、钟鼓楼、聚贤堂、方丈楼、三圣殿、伽蓝殿、罗汉堂 等,构成一个古建筑群。
寺内的隋梅,植于大雄宝殿右侧梅亭前的花坛里,相传为隋代国清寺开山祖师章安灌顶大师手栽,故称“隋梅”,迄今已有千年,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梅树之一,是国清寺的稀世珍宝。过大雄宝殿东侧门,从圆洞门进去,即可见到这株苍老遒劲的古梅。每当冬去春来,隋梅盛开,沁人心脾。而隋塔则立于国清寺之南的山坡上,始建于隋朝开皇年间,是隋炀帝为报答智者大师给他授菩萨戒的师恩而命名的纪念塔,也叫做“报恩塔”。唐武宗会昌法难时塔受损,南宋建炎二年重修。现今,塔高有59.4米,六面九级,赭黄色砖砌塔身,全塔结构精巧,站在塔下,松声阵阵,直插云霄,虽经千年沧桑而风姿不减。
国清寺不仅是一座宗教圣地,更是一座文化宝库。寺内保存了大量珍贵文物,如明代铸造的释迦牟尼佛青铜坐像、清代的青铜鼎等。这些文物见证了国清寺的辉煌历史,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工艺的精湛技艺。
天台山大瀑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离开国清寺,沿着山路继续前行,便来到了天台山大瀑布。这座被誉为“天台第一胜景”的瀑布,以其雄伟壮观的气势吸引了无数游客和文人墨客。
天台山大瀑布落差达325米,是华东地区最高的瀑布之一。瀑布从悬崖峭壁上飞流直下,如银河倒挂,声势浩大。阳光照射下,瀑布激起的水雾中常常出现彩虹,美不胜收。瀑布周围的山峰奇峻挺拔,植被茂密,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
天台山大瀑布不仅是一处自然奇观,更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的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赞美诗篇。宋代诗人陈耆卿曾写道:“天台山头瀑布垂,下注潭水清涟漪。”明代诗人张羽也有诗云:“天台瀑布天下奇,一溪寒玉从天垂。”
石梁飞瀑: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除了大瀑布,天台山的石梁飞瀑也是不可错过的自然奇观。石梁飞瀑位于天台山的北麓,是一处罕见的地质奇观。这里有一条天然形成的石梁,横跨在溪流之上,形成一个天然的“桥”。溪水从石梁上飞泻而下,形成壮观的瀑布。
石梁飞瀑的奇特之处在于它的地质构造。石梁由坚硬的花岗岩组成,经过数千万年的水流冲刷,依然屹立不倒。这种自然形成的“桥”在世界上都极为罕见,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天台山,这座融合了自然与人文之美的名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无论是国清寺的千年古刹,还是大瀑布的壮丽景观,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人类文化的博大精深。正如李白所言:“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天台山,这座“佛宗道源”的文化名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前来探寻其神秘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