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如何在学校普及贫血预防知识?
专家支招:如何在学校普及贫血预防知识?
贫血是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健康问题,特别是青春期女孩因生理特点更容易患缺铁性贫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42%的10-19岁青少年患有贫血,其中大部分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贫血不仅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还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影响学习效率。因此,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普及贫血预防知识至关重要。
政策引领: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
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卫生科学知识水平,改善对待个人和公共卫生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健康价值观念。
实施路径:从课堂到实践的全方位教育
课堂教学:知识传授的主阵地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地向学生传授贫血的相关知识。例如,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贫血的症状、原因和预防方法。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健康活动:实践体验的有效补充
除了课堂教学,学校还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健康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巩固贫血预防知识。例如,可以组织“健康饮食周”活动,邀请营养专家进校园,为学生讲解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开展“贫血预防知识竞赛”,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或者组织学生参观食品营养实验室,直观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
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在开展贫血预防教育的同时,也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册等形式,向家长普及贫血预防知识,指导家长为孩子提供合理的饮食结构。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重点人群:关注青春期女孩的特殊需求
青春期女孩由于生理特点,更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学校在开展贫血预防教育时,要特别关注这一群体的需求。例如,可以通过开设青春期健康教育课程,向女孩们传授生理卫生知识;定期开展贫血筛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贫血患者;提供营养补充剂,如铁剂、维生素C等,帮助改善贫血状况。
成效评估:持续改进的保障
为了确保贫血预防教育的效果,学校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知识测试等方式,定期评估学生对贫血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关注学生的健康状况变化,如血红蛋白水平、贫血患病率等指标,以此检验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
近年来,我国儿童营养健康状况持续改善,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已提前实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要求的目标,贫困地区儿童贫血患病率显著下降。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健康教育的有力推动。未来,我们还需要继续加强儿童营养健康教育,推广合理膳食和健康生活方式,特别是在青春期女孩等重点群体中,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