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熊猫奇遇记》开播:揭秘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保护之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熊猫奇遇记》开播:揭秘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保护之路

引用
百度
12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B%9B%E5%B7%9D%E5%A4%A7%E7%86%8A%E7%8C%AB%E6%A0%96%E6%81%AF%E5%9C%B0/9653248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890156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037538
4.
http://www.news.cn/sikepro/20241203/985189826f774b39834d6f5b31d7ca77/c.html
5.
https://www.greenchina.tv/magazine/detail/id/8035.html
6.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6/content_6957556.htm
7.
https://www.panda.org.cn/cn/pandavalley/
8.
https://m.panda.org.cn/cn/news/events/
9.
http://www.news.cn/politics/20240919/f8ed6c18212f467cac9bb6bdca3a83a5/c.html
10.
https://www.cgf.org.cn/cgforgcn/contents/ywjj/202409034800.html
11.
http://www.news.cn/20241014/514504945c7c45e4af2080db182844f7/c.html
12.
http://cd.bendibao.com/tour/2019923/105037.shtm

2024年12月6日,北京卫视和四川卫视联合推出的《熊猫奇遇记》正式开播,这部纪录片以独特的视角,带领观众深入大熊猫国家公园,探索这一珍稀物种的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作为中国首批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之一,大熊猫国家公园横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总面积达27134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标。

01

三省协同,共筑生态屏障

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开创了跨省域生态保护的先河。四川、陕西、甘肃三省通过协同立法,建立了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2023年7月,三省人大常委会相继公布关于加强大熊猫国家公园协同保护管理的决定,明确条例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保护管理原则,以及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等职责,确保条例实施的保障措施和监督机制,加强区域协作能力,界定法律责任,推动社区发展,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平衡。

在空间布局上,三省按照地理分布,将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空间布局为“一园四区”,四川境内涉及岷山、邛崃山-大相岭两个片区,陕西境内涉及秦岭片区,甘肃境内涉及白水江片区,严格遵循原真性原则和完整性原则,“保护原始自然状态的高自然度区域”,“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整合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功能分区和管控实际,实现重点保护区域的连通连接”。通过三省协调规划,构建7条关键生态廊道“缝合”大熊猫栖息地“割裂”的斑块,从而促进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和生态保护修复;合理利用空间开发推进原住居民社区集中居住及公共设施建设;协同规划建设入口社区和特色熊猫小镇,支持沿路沿线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将位于原保护地外的栖息地划入试点区,实行大面积保护,并根据特许经营管理制度实行差别化保护管理。三省规划协调推进必将不断提升园区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形象,构建世界生态教育展示样板。

02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球最大最完整的保护地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是全球最大的大熊猫栖息地,面积达9245平方公里,保存了全球3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这片区域由7处自然保护区和9处风景名胜区组成,涵盖成都、雅安、阿坝和甘孜4市州的12个县,是全球温带区域(除热带雨林以外)中植物最丰富的区域,被保护国际(CI)选定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确定为全球200个生态区之一。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工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中国政府先后开展了四次全国大熊猫专项资源调查,为科学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建立67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从139万公顷扩大到258万公顷,野生种群数量从1100多只增长到1860余只,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

03

科学保护:从野外监测到野化放归

在大熊猫保护工作中,野外监测和野化放归是两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建立“天空地人一体化”监测体系,对气象、水文、物候、森林动态、人类活动等生态因子进行系统监测,全面评估生态旅游区域的生态环境、动植物资源和自然景观,明确资源的合理利用范围和保护目标,确保旅游活动在环境承载能力之内进行;利用遥感、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促进园区生态保护、应急救灾、科研监测、自然教育、生态旅游、宣传推介等综合管理与服务智能化;重视并发挥社区的力量,保证社区空间整体功能,打造因地制宜的生态产业体系,紧密结合绿色产业与生态旅游,带动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通过三省协同合作规范特许经营机制,构建“政府主导、管经分离、多方参与”的多元主体参与体系,发挥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品牌效应,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自2003年开始,中国启动了大熊猫野化放归项目,至今已成功放归11只人工繁育的大熊猫,其中9只存活并成功融入野外种群。这一项目不仅有效缓解了小相岭山系和岷山山系等孤立小种群的灭绝风险,也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04

圈养繁育:从“三难”到世界典范

在圈养繁育方面,中国攻克了“发情难、配种受孕难、育幼成活难”三大难题,建立了完善的圈养大熊猫种群繁育发展体系。截至2022年底,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698只。通过优化繁育配对方案,促进各繁育单位种群交流,大熊猫圈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持续提升,经统计学预测,大熊猫圈养种群保持90%遗传多样性的时间可达200年,已基本形成健康、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种群,成为了全世界野生动物迁地保护的成功典范。

05

国际合作:大熊猫的外交使者

大熊猫不仅是中国的国宝,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2024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强访问澳大利亚期间,专门考察了阿德莱德动物园的中澳大熊猫保护合作研究工作。该动物园是澳大利亚唯一拥有大熊猫的动物园,目前饲养着南半球唯一一对大熊猫“网网”和“福妮”。李强表示,看到它们虽远在他乡,但在澳得到精心照料,在阿德莱德动物园安家落户、快乐生活,感到很欣慰。“网网”和“福妮”成为中澳友好的使者,是中澳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象征。这说明只要双方用心呵护,中澳合作就能跨越广阔的太平洋、超越各种差异,实现相互成就、互利共赢。

06

未来展望:持续守护“国宝”家园

面对未来,大熊猫保护工作将继续深化。国家林草局将进一步加强圈养种群遗传管理,促进种群交流,保证圈养大熊猫的种群遗传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将持续推进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栖息地保护体系建设,加快大熊猫割裂栖息地的修复与联通,加大野化培训和放归力度,促进野生种群的重建、复壮,推进大熊猫保护高质量发展。

《熊猫奇遇记》的开播,不仅是一次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深入了解大熊猫保护工作的机会。通过这部纪录片,我们得以见证这一物种从濒危到易危的转变,感受中国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决心与成效。大熊猫的故事,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