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香糖竟成新药神器?真相揭秘!
口香糖竟成新药神器?真相揭秘!
近年来,口香糖不仅是一种常见的零食,还被科学家誉为新一代处方药的载体。研究表明,通过口香糖摄入药物能提高吸收率,甚至比单纯吃药效果更好。然而,口香糖本身也存在诸多争议,如可能增加垃圾食品摄入、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等问题。那么,口香糖究竟是健康助手还是隐患制造者呢?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口香糖的新突破:药物载体的创新应用
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系研究科的西林仁昭教授、京都大学研究生院人类与环境学研究科的吉田寿雄教授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在不使用有机溶剂及常温常压的条件下,通过球磨的机械力化学反应,成功地利用氮气合成了氨。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期刊《Nature Synthesis》上。
这一突破性研究为口香糖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可能性。传统的药物传递系统往往需要使用有机溶剂,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可能带来环境和健康隐患。而这种新型的无溶剂机械力化学反应体系,不仅简化了生产过程,还提高了药物传递的效率和安全性。
口香糖在医疗领域的实际应用
在医疗领域,口香糖已经展现出其独特的应用价值。例如,在治疗口腔干燥症方面,无糖口香糖(特别是含有木糖醇的产品)被推荐用于刺激唾液分泌,有助于缓解症状。此外,含有木糖醇的漱口水,可能有效。
木糖醇是一种天然的甜味剂,具有促进唾液分泌的作用,同时还能抑制口腔中的细菌生长,减少蛀牙的发生。这种双重功效使得含木糖醇的口香糖成为治疗口腔干燥症的理想选择。
口香糖的安全性争议
尽管口香糖在医疗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其安全性问题仍不容忽视。口香糖中存在一些争议性成分,如抗氧化剂(BHT和BHA)、二氧化钛和阿斯巴甜等,这些成分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潜在的健康风险,但对人体的影响尚无定论。
抗氧化剂:口香糖中添加的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和丁基羟基甲氧苯(BHA)虽然可以延长保质期,但存在致癌争议。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规定,食品中添加BHA的上限是0.02%,而台湾地区则允许添加量不超过0.75g/kg。
二氧化钛:作为着色剂的二氧化钛在食品、油漆和防晒用品中都有广泛应用。然而,高浓度的二氧化钛可能会导致中枢神经和器官损伤。目前,法国已禁止使用二氧化钛,而我国仍将其列为合法的食品添加剂。
阿斯巴甜:这种人工甜味剂虽然热量低,但有研究表明它可能增加肥胖、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FDA规定,每人每日阿斯巴甜摄入量不应超过每公斤体重40克。
口香糖的其他健康效应
除了作为药物载体和缓解口腔干燥症外,口香糖还具有其他意想不到的健康效应。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嚼口香糖可以通过改变大脑对应激源的反应来显著降低压力水平。在实验中,当参与者在噪音干扰下嚼口香糖时,他们报告的压力感较低。fMRI扫描显示,嚼口香糖显著降低了与压力处理相关的大脑区域(如双侧颞上沟和左侧前岛叶)的激活水平。
此外,动物实验表明,咀嚼行为可以减轻压力引起的胃溃疡、空间认知功能障碍和焦虑行为。在人类中,一些研究表明,在压力情境下嚼口香糖可以降低皮质醇水平,减轻精神压力。
甚至有研究发现,咀嚼行为可以抑制心理压力对肿瘤生长的刺激作用。日本的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给予压力状态下的小鼠木棍咀嚼,可以显著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降低应激激素水平,减少糖皮质激素和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表达。
综上所述,口香糖在医疗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其安全性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口香糖的作用,既要享受其带来的便利,又要关注其潜在的健康风险。同时,我们也期待科学家们能够开发出更安全、更有效的口香糖药物传递系统,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