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中欧班列: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2024年11月15日,随着一声汽笛长鸣,第10万列中欧班列从重庆团结村中心站缓缓驶出,向着欧洲大陆进发。这一历史性时刻,标志着中欧班列自2011年首次开行以来,经过13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物流通道。
中欧班列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不仅缩短了中国与欧洲之间的物流时间,还促进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成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力量。
搭建亚欧经贸合作新平台
中欧班列自2011年首次开行以来,累计发送货物超870万标箱、货值超3800亿美元,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3座城市。开行万列所需时间由起初的90个月缩短为现在的7个月,年运输货值由2016年的80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567亿美元。货物品类由开行初期的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等IT产品,逐步扩大到服装鞋帽、汽车及配件、日用百货、食品、木材、家具、化工品、机械设备等53大类5万余种产品。
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欧班列的量质提升有力保障了国际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畅通,为国际贸易注入了强劲动能。中欧班列不仅缩短了运输时间,还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增强了中国与欧洲等市场的经济互联互通能力。
开辟内陆开放新通道
中欧班列的成功还体现在班列开辟了我国内陆地区向西开放的黄金通道,对内陆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十余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依托中欧班列、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等,从开放的“后卫”变成“前锋”。2013年至2022年,中西部地区外贸占全国比重从13.5%提升至19.2%。
以重庆为例,作为最早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重庆从2011年首列到2024年突破10万列,见证了中欧班列的发展历程。截至2024年10月,重庆开行的中欧班列累计超过1.6万列,运输货值超560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同时,重庆在中欧班列上签发铁路提单近1万份,实现了区块链技术赋能物权属性、全流程信息实时追溯、单据信息透明化“三大突破”;累计发运国际邮件近3300万件,货值近25亿元,两项数据均是全国首位。
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器
在全球供应链面临挑战的背景下,中欧班列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优势。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中欧班列成为亚欧间最稳定的货物运输大通道。2020年,重庆、西安、义乌、武汉等地开行中欧班列防疫物资专列,为欧洲20多个国家的90多个城市运送防疫物资近千万件,获得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此外,中欧班列的稳定运行也吸引了大量外资,推动了地方经济的繁荣。以西安为例,中欧班列(西安)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当地进出口贸易的增长。2023年,中欧班列出口货值和进口货值排名第一的均是陕西。今年1月至8月,陕西省进出口贸易总值达3006.7亿元,同比增长15.8%。
未来展望: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国家提出建设中欧班列的“四大体系”,即高效运输体系、安全治理体系、多元通道体系、创新发展体系。这为中欧班列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主任杨琳表示,“四大体系”各有侧重:高效运输体系,是为了让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的畅通开行;安全治理体系,是为了保障中欧班列的安全稳定;多元通道体系,将为中欧班列持续发展提供存量和增量;创新发展体系,则是中欧班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与动力。
可以预见,随着“四大体系”的逐步完善,中欧班列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全球供应链稳定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