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徐州老东门:历史与现代的交汇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徐州老东门:历史与现代的交汇点

引用
1
来源
1.
http://hrsk.xhby.net/pc/con/202412/22/content_1408229.html

徐州老东门,这座承载着近千年历史的古迹,见证了从宋明清时期的内城河衙门,到清末民初、民国、新中国时期的驻军营房,再到今天的商业时尚街区的变迁。它不仅是徐州城市发展的缩影,更是一座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诉说着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往事。

历史沿革

徐州老东门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古语云:“水路走奎山,旱路走东门。”表明了当时老东门在城市中的重要地位。

老东门最初为“内城河衙门”。南宋光宗年间,黄河在阳武决口,其南支遂在砀山以下浸汴夺泗夺淮入海。从此,徐州就成为黄河沿线的重要城市。为了泄洪,从宋代起官府在老东门建立了内城河衙门,职能相当于今天的市水利局。老东门内城河衙门一直延续到元朝、明朝和清朝。

明洪武年间,徐州内城开始大规模扩建,城墙高三丈三尺,周长九里多,并修筑了四座城门。明万历十八年、清咸丰九年,徐州内城不断扩建,东距子房山3里,南临云龙山2里,北卧九里山5里。老东门就是四城门之一,城墙的东门。

清末民初,老东门改为“辫子军”驻地。最早驻扎在老东门的部队是清末民初时期徐州“辫子军”张勋的警卫营。辛亥革命后,原北洋军张勋所部定武军原驻守山东兖州。1913年7月爆发“二次革命”,张勋率部往南京镇压讨袁军。后被袁世凯授为江苏督军,调往徐州,于是所部移驻徐州。

1928年2月11日,国民政府发动第二次北伐。占领徐州的国民革命第一军军长刘峙认为徐州城内城墙不适应城防需要,决定拆除。一直到上世纪30年代初,徐州城内城墙几乎被拆除殆尽,现仅存快哉亭公园和老东门内一段城墙。

抗战时期的军事重地

徐州会战时期,老东门10号楼成为李宗仁将军的指挥部。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司令部就设置在老东门10号楼。李宗仁在老东门指挥第五战区部队进行了滕县、临沂、台儿庄保卫战,最终取得了台儿庄大捷,史称“台儿庄大捷”。如今10号楼墙外雕刻“台儿庄大捷李宗仁将军指挥部遗址”,成为徐州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沦陷时期,老东门成为日本宪兵本部和驻徐领事馆。1938年5月20日,日军少将未松率部攻占徐州,焚烧了老东门周边的民房,修建了现在的3号楼、4号楼。其中3号楼作为日军在徐州的指挥部,后为徐州宪兵队本部。在老东门四周修筑炮楼、碉堡、围墙等军用设施。

4号楼为日本驻徐州的领事馆。1939年7月,日本驻徐州领事馆成立。当年日本领事馆可以说是日本天皇在徐州的办事处,有着无上的权威,是统治徐州人民的魔窟,日本特务、宪佐、便衣经常出入于此。

抗战胜利后,老东门成为接受日军投降、国民党“剿总”指挥部所在地。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徐州作为15个受投区之一,国民党二级上将李品仙也就是在老东门接受了日军的投降。如今10号楼有墙外悬挂简介“爱国将领李宗仁将军司令部旧址暨日本军队徐州受降遗址”。

1945年—1948年,老东门成为国民党军徐州警备司令部和联勤处所在地。其中老东门6号楼建造于1948年国民党时期,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杜聿明的徐州“剿总”指挥部。

新中国成立后的变迁

1948年12月中旬,徐州解放。老东门为徐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驻地。

1955年3月,解放军68军抗美援朝归来,4月移防徐州及其附近地区,老东门为68军军部所在地。驻防期间,对3号楼进行改建,用作军部会议礼堂;对6号楼进行了扩建,作为军部的综合办公场所。还新建了8号楼,为军长办公处。

1975年6月,68军与沈阳军区46军对调。老东门成了46军军部所在地。

1978年,12军从安徽移防徐海地区,46军移防山东临沂。此时老东门又成为12军军部。和平年代,老东门右侧悬挂“徐州警备司令部”。2010年,12集团军军部移至徐州南郊某营区。

现代转型

根据徐州市政规划,2011年9月30日将老东门打造成以“开放式红史博物馆”为创意的时尚街区竣工并开街营业,往昔兵家必争之地徐州的这座“军事重地”,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也向市民打开了尘封的历史印记。

如今的3号楼——原民国时期礼堂,门厅四角地面各有一幅蝙蝠水磨石浮雕,寓意“福”气来临。礼堂正厅的水磨石地面分布着大小不一的青天白日徽图案,上部是北方传统的木梁结构,木梁结构四周的墙壁上还钉着排列不一的供电用的瓷瓶。

万豪湘鄂情酒店是李宗仁将军指挥台儿庄战役的指挥部,酒店走廊陈列着坦克、高炮模型及李宗仁将军的老照片,一间大包房里悬挂着台儿庄战役态势图。内有李将军的书法,还摆放着当年的弹药箱、发报机……

“历史符号”徐州老东门。在民国特色的大门内,坐落着不同风格、不同时代、风格迥异的36栋老建筑。有建于20世纪初的日式联排别墅,有民国时期的德式小洋楼。建筑多为砖混结构的4—5层老式楼房,其中有4栋为有民国特色的二层别墅建筑。

城墙遗址、碉堡、军部大门、民国礼堂……徐州老东门留下的文化符号复合了20世纪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红砖青瓦,鱼鳞松、香樟树、法国梧桐,绿树成荫,彭城徐州近现代的“历史符号”藏于其中,军部的哨岗亭依然保存完好。

从宋明清时代的内城河衙门,到清末民初、民国、新中国时期的驻军营房,再到今天的商业时尚街区,随着时代的发展,老东门不断变换角色,履行着自身的历史使命。纵观老东门,它是徐州发展的见证,即便在今天人们仍能从保存的建筑风格中看到600余年历史的痕迹。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