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账户被盗刷?教你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银行账户被盗刷?教你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仅需125秒,一张信用卡就能被复制,这起发生在广州的新型信用卡盗刷案揭示了银行账户安全面临的最新威胁。
125秒复制一张卡:新型信用卡盗刷案曝光
2023年,广州一家银行的客服中心接到大量要求重制信用卡的申请,情况异常。经调查发现,这是一个集"重制、盗刷、销赃"为一体的新型信用卡诈骗团伙所为。
犯罪分子通过电话冒充银行客户,声称信用卡芯片损坏需要补发新卡。他们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电话服务密码等,成功骗取银行的信任,完成信用卡的补办。随后,他们会通过手机再次致电客服,验证卡片交易密码并激活,然后在异地大额刷卡购买黄金等贵重物品。
据统计,该团伙自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间,共对7家商业银行的900余张信用卡展开攻击,成功补办信用卡500余张,成功激活并盗刷230余张,涉案金额高达1100万元。受害者受损金额少则1万元,多则10万元,甚至有人信用卡被刷爆后,还被开通20多万元的网贷。
AI换脸诈骗:2亿港币瞬间蒸发
更令人震惊的是,AI技术正在被用于更复杂的诈骗手段。在香港,一家英国跨国企业的香港分公司遭遇了一起AI换脸诈骗案,损失高达2亿港币。
骗子首先通过邮件联系香港分公司的员工,声称总部正在计划一个"秘密交易",需要将公司资金转到香港本地账户。当员工表示怀疑时,骗子通过视频电话会议的形式,展示了经过Deepfake技术处理的公司高管形象和声音,成功骗取了员工的信任,最终分15次将2亿港币转入指定账户。
银行如何加强数据安全?
面对日益严峻的账户安全形势,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2024年12月发布《银行保险机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对银行保险机构的数据安全管理和保护提出具体要求。
该办法强调,银行保险机构应当建立与本机构业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构建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和应用场景的安全保护机制。同时,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建立数据安全责任制,明确各层级负责人的责任,落实问责处置机制。
个人如何保护账户安全?
提高警惕,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或短信:无论对方如何恐吓或施压,都要保持冷静,避免情绪被操控。官方机构不会通过电话直接要求转账或提供敏感信息。
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泄露: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信息要妥善保管,不轻易透露给他人。设置复杂密码,并定期更换,避免使用相同密码。
定期检查账户交易记录:发现异常交易及时向银行报告并采取措施。建议开通短信提醒功能,以便及时掌握账户动态。
谨慎使用公共Wi-Fi进行金融交易:公共网络环境可能存在安全风险,尽量避免在公共Wi-Fi下进行银行账户操作。
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不明软件:防止木马病毒入侵,盗取个人信息。
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如果发现账户异常或接到可疑电话,应立即向警方报案,并通知银行冻结账户。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银行账户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不仅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强数据安全管理,更需要每个人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防范知识。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各类诈骗手段,保护好我们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