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铺镇:从“小香港”到现代小镇的华丽转身
谢家铺镇:从“小香港”到现代小镇的华丽转身
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的南大门,有一个被誉为“小香港”的小镇——谢家铺镇。这个总面积128.5平方千米的小镇,不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投资者。
从农业大镇到工业强镇
谢家铺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当时,这里属于常德县毛家滩区云车山乡。1990年,谢家铺由乡改镇,1995年并入官桥坪、赵家桥两乡。2015年,与唐家铺合并,形成了现在的谢家铺镇。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镇,谢家铺镇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这里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同时发展畜牧业和淡水渔业。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谢家铺镇开始大力发展工业和服务业。目前,全镇已有企业单位267家,其中规上企业8家,形成了纺织、电子产品加工和烟花鞭炮生产等主导产业。
稻作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谢家铺镇有着悠久的稻作文化传统。近年来,该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在谢家铺镇省级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种粮大户戴宏正在用无人机喷洒叶面肥,他熟练地操作着手机,定位喷洒稻田的范围。
示范片区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率和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达到100%,采用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机插机抛、统一机械深施肥、统一绿色防控、统一物化技术,利用田埂种植大豆、冬闲田种绿肥。2023年,示范片早稻、晚稻两季亩产1152.3公斤。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前些年,谢家铺镇部分村(社区)干部老龄化问题突出,出现了后备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据谢家铺镇党委书记张议文介绍:“2021年村‘两委’换届时,我们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把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年轻人选拔到合适的岗位。同时,从本土人才、致富带头人、转业军人中发展党员,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为基层注入一批新鲜血液,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从而架构起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发展格局。”
1994年出生的港中坪村青年陈帅宇大学毕业后决定“子承父业”返乡务农。2014年4月,在家人支持下,他创办了湖南亿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先后成立了三家专业合作社,仅几年时间就成为当地大米专业合作社的“领头雁”。亿泽农业公司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他本人也多次获得“优秀人大代表”等荣誉称号。
如今,合作社已发展到300多名社员,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种植、加工、仓储、营销产业链。通过“定制水稻”“产供销一体化”模式,公司水稻种植订单面积达5万多亩,服务农户5000多户,实现了生产百分百自动化、机械化,成为常德市粮食春耕生产万亩示范片区。
从传统农业到乡村旅游
近年来,谢家铺镇依托“唐家铺—大小河街”乡村客运班线,开发了生态采摘园、农耕体验区和乡村民宿等项目,打造了一条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线路。
2023年7月,常德鼎城乡村振兴学校在谢家铺镇向家巷村成立,是湖南省第一所县办乡村振兴学校,也是湖南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培训实践基地。学校由向家巷村一个闲置的酒厂改造而成,总占地面积19800平方米。
学校以谢家铺镇党委政府为承办单位,向家巷村党总支为日常管理主体,围绕乡村振兴中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主题开设了电商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训等各类实用课程。学校还面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乡村干部、农村产业带头人等群体开展乡村振兴培训,与镇里的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相互配合,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同时开发田园采摘、农耕体验、研学度假等乡村旅游新业态。
展望未来
从“小香港”到现代小镇,谢家铺镇的华丽转身见证了中国农村的变迁。如今的谢家铺镇,不仅是一个农业大镇,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小镇。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织,农业与工业相得益彰,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未来,谢家铺镇将继续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