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者眼中的毛泽东哲学智慧
日本学者眼中的毛泽东哲学智慧
日本学者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真正系统研究是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开始的。其中,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研究尤为深入,取得了许多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成果。
松村一人的研究
1952年,日本学者松村一人在《思想》杂志上发表《论毛泽东哲学的意义》,详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以《矛盾论》、《实践论》为主要内容的毛泽东哲学思想。他充分肯定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意义,认为《矛盾论》、《实践论》“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向前推进了一步。如果不学习毛泽东的哲学,我们就不能谈论马列主义哲学。如果不学习毛泽东的著作,我们也就不能充分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哲学。”他认为毛泽东哲学“不仅仅是马列主义哲学具体地应用于中国革命的特殊实际,并且有中国民族形式,而且具有国际的意义”。松村一人还研究了毛泽东哲学的根本特征。他认为:“哲学同本国革命理论相结合,哲学贯穿于以解放为目标的经常斗争之中,哲学同民族的智慧相结合,这就是毛泽东哲学的第一个根本特征。”毛泽东哲学的第二个根本特征是“它彻底地打破了对辩证法的教条主义理解”。
新岛淳良的分析
1958年,日本学者新岛淳良在《思想》杂志上发表文章,对毛泽东认识论中关于认识的出发点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毛泽东是实践辩证法的发现者,对他的实践辩证来法说,认识的出发点是人们的社会实践,而不是客体,更准确些说,不是物。这意味着毛泽东实践型的认识辩证法同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反映论”是不同的,即毛泽东的认识辩证法不是把人的思想、意识看作镜子照映事物那样的存在的反映,而是把这些看作是实践中的一个过程,因而否定了只有一个固定的逻辑空间的思想。
竹内实的贡献
60年代至70年代,日本学术界全面开展毛泽东文献史料的搜集整理工作,竹内实主编的《毛泽东集》(10卷)和《毛泽东集补卷》(10卷)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成果,被国际学术界认为是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标准本和参考工具书。英国著名毛泽东研究专家施拉姆也对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如果没有这些资料,“我们关于毛泽东的思想的知识肯定会支离破碎得多”。
日本学者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研究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为我们理解毛泽东思想提供了新的视角。他们的研究充分证明了毛泽东哲学智慧的独特性和国际意义,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毛泽东思想提供了宝贵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