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上调跨行取款费至4元:合理吗?
四大行上调跨行取款费至4元:合理吗?
近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四大国有银行相继宣布上调同城跨行ATM取款手续费至每笔4元。这一调整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要理解这一调整的合理性,首先需要了解ATM机的运营成本和盈利模式。一台ATM机的购置成本约为30万元,此外还需承担日常运营成本,包括离行式ATM机每年30万元的运钞车租金等。ATM机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交易手续费、广告收入以及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收益。然而,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ATM机的使用频率逐渐下降,这无疑增加了银行的成本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外资银行如花旗银行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花旗银行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免费的跨行取款服务,其母公司花旗集团作为世界上资产规模最大、利润最多、全球连锁性最高、业务门类最齐全的金融服务集团之一,拥有超过2亿的客户和2400家分行,以及1.3万台ATM机。花旗银行的全球速汇系统(CGT)让客户在全球范围内自由交易,不受外汇管制,而且在花旗银行之间进行全球转账和ATM取款都是免费的。
这一对比不禁让人质疑:四大行上调跨行取款费是否合理?从监管角度来看,银行服务收费确实受到严格管控。根据相关规定,银行必须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不得收取未予公示的费用。对于市场调节价的收费项目,应当严格执行总行价目表规定的收费标准,不得超出标准收费或自立项目收费。同时,银行还需遵循自愿选择原则,不得强制搭售金融产品或服务。
综合考虑ATM机的运营成本、外资银行的免费政策以及监管要求,四大行上调跨行取款费至每笔4元的做法值得商榷。虽然ATM机的运营确实需要成本,但作为国有大型银行,更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公众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相比之下,花旗银行等外资机构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免费服务,不仅没有影响其盈利能力,反而通过其他增值服务和创新业务模式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因此,四大行此次上调跨行取款费的举措,不仅未能充分考虑用户需求,也与当前倡导的普惠金融理念相悖。在移动支付日益普及的今天,银行更应该通过创新服务和优化运营来降低成本,而不是简单地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