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探秘武夷山国家公园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探秘武夷山国家公园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让我们走进武夷山国家公园,探寻这座被誉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的独特魅力。
自然奇观:丹崖碧水间的生态宝库
武夷山国家公园位于福建省北部,总面积达1001.41平方公里,横跨福建与江西两省边界。这里拥有独特的丹崖碧水地貌,是白垩纪晚期红色砂砾岩形成的典型丹霞地貌,经过数千万年的风化侵蚀,塑造出36奇峰、99岩的壮丽景观。
公园内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是研究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的关键地点。据统计,这里共记录高等植物2799种,野生脊椎动物558种,昆虫6849种,被誉为“蛇的王国”、“昆虫世界”、“鸟的天堂”。武夷山还是中国特有属植物的集中分布区,如银杏、鹅掌楸等孑遗植物在这里得以保存。
文化瑰宝:朱子理学的摇篮
武夷山不仅是自然的杰作,更是文化的圣地。自秦汉以来,这里就是羽流禅家的栖息之地,留下了众多宫观、道院和庵堂遗址。而最令人称道的是,这里孕育了朱子理学这一影响深远的思想体系。
南宋理学家朱熹在武夷山生活近50年,完成了其理学思想体系的构建。五夫镇的兴贤古街见证了朱熹从学、著述、授徒的岁月,至今仍保留着30多处与朱子理学相关的文化遗迹。
其中,兴贤书院是朱熹少年求学和中年讲学的重要场所,书院门楣上“洙泗心源”的横额,寓意着武夷山与孔子故里曲阜、孟子故里邹城一脉相承的学术渊源。朱熹还在这里创立了朱子社仓,开创了中国古代社会救济制度的先河,体现了其“恤民、爱民、惠民”的人本情怀。
传承与保护:生态教育的新篇章
如今的武夷山国家公园不仅是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宝库,更是开展生态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2024年“关注森林·探秘武夷”青少年自然教育活动在这里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45名青少年通过科普讲座、实地考察、户外观察等形式,深入了解武夷山的自然生态和文化内涵。
在九曲溪畔,同学们乘坐竹筏,欣赏两岸摩崖石刻,观察溪中鱼虾;在大竹岚,他们记录下各种昆虫和植物,绘制自然笔记;在先锋岭,他们登上瞭望塔,俯瞰地质断裂带的壮观景象。这些活动不仅让青少年增长了知识,更培养了他们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武夷山国家公园作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承载着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的智慧结晶。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让我们共同守护这片珍贵的遗产,让其独特的自然美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得以永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