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与瘦西湖的那些事儿
乾隆皇帝与瘦西湖的那些事儿
瘦西湖是扬州的一颗璀璨明珠,其秀美的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座美丽的园林与乾隆皇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乾隆六次南巡中多次驻跸扬州,对瘦西湖的景观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留下了许多有趣的传说和典故。
乾隆南巡与瘦西湖
乾隆皇帝对江南的美景情有独钟,他曾六次南巡,每次都驻跸扬州。瘦西湖作为扬州的标志性景点,自然成为了乾隆皇帝的必游之地。据史料记载,乾隆对瘦西湖的美景赞不绝口,曾多次题诗作赋,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诗文和题刻。
瘦西湖的主要景点与乾隆
瘦西湖的主要景点如五亭桥、白塔等都是在乾隆时期建造的。其中,五亭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由两淮巡盐御史高恒所建,是为迎接乾隆南巡而特意建造的。桥长65米,宽7米,踞瘦西湖中央,从空中俯瞰,像是浮出水面的并蒂莲,且建在原来的莲花埂上,故又名“莲花桥”。桥的中央主亭最大,三层飞檐,四角各连一亭,又以廊檐连成一片。檐顶黄色琉璃瓦覆盖。每亭四角飞翼,呈飞动状。四角系以铜铃,风来清音悦耳。亭内彩绘五龙藻井,绚烂瑰丽。桥周石栏上,有神态各异小石狮。桥下15个拱形桥洞,中间一洞最大,可通大型画舫,洞洞相连,通小游艇。每当满月之夜,各洞衔月,倒悬波心,堪谓人间奇景。
白塔是瘦西湖中最高的单体建筑,塔基到塔刹高达25.75米。关于它的身世,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即乾隆皇帝南巡来扬州时,盐商用盐包一夜之间堆了一座塔。据《扬州画舫录》和《扬州览胜录》记载,白塔是乾隆年间在旧塔塔基上建造的。1949年瘦西湖收归国有前,白塔是附属于莲性寺的寺塔。莲性寺始建于唐初,重建于元至元年间,原名为法海寺。1953年扬州市人民政府对其重修后,重新恢复了原法海寺的寺名。
乾隆在瘦西湖留下的诗文与题刻
乾隆皇帝不仅对瘦西湖的美景流连忘返,还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诗文和题刻。据史料记载,乾隆在瘦西湖留下的诗文多达数十首,其中不乏赞美瘦西湖美景的佳作。例如,他在《瘦西湖》一诗中写道:“瘦西湖畔水云乡,画舫轻移柳絮香。两岸楼台三十里,不知身在水中央。”这些诗文不仅展现了乾隆对瘦西湖美景的喜爱,也为后人了解当时瘦西湖的景观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盐商与乾隆的关系
瘦西湖的繁华景象离不开盐商的贡献。在乾隆时期,扬州的盐商为了讨好皇帝,不惜重金建造园林和景观。例如,个园的前身就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的“街南书屋”,后被盐商黄至筠购得并扩建。盐商们通过园林建设不仅赢得了乾隆皇帝的欢心,也推动了瘦西湖景观的发展。
乾隆皇帝与瘦西湖的故事,见证了中国园林艺术的辉煌,也展现了古代帝王与地方商贾之间的微妙关系。今天,当我们漫步于瘦西湖畔,欣赏着五亭桥的雄伟和白塔的挺拔时,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乾隆皇帝游湖时的逍遥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