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合川钓鱼城范家堰南宋衙署遗址
重庆合川钓鱼城范家堰南宋衙署遗址
钓鱼城位于重庆市合川区东城半岛的钓鱼山上,西距合川城区约5千米。在13世纪宋蒙(元)战争中,钓鱼城为宋廷川渝山城防御体系的"八柱"之一,地势险要、控扼三江,婴城固守卅六载,创造了以山城设防击败蒙元铁骑的奇迹。
范家堰遗址位于钓鱼城西部二级阶地上,地处弧形山坳地带,背山面江,地势西北低、东南高,呈四级阶梯状分布。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范家堰遗址开展了第四次主动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三千平方米,新发掘清理各类遗迹五十九处,补充清理前三次考古发掘揭露的遗迹四十六处,出土器物标本六百四十四件。
遗址分为办公区和园林区。办公区由围墙、中轴线建筑群、附属建筑三部分组成;园林区以大水池H1为中心,环绕分布有门屋、景亭、台榭、截洪沟、券顶涵洞等。
衙署建筑的蓄排水系统保存极为完好,有明沟、暗沟、蓄水池、沉砂池等,纵横交错、上下分层。遗址出土遗物丰富,H1、H27中各出土了一枚铁雷,这是衙署遗址内首次发现爆炸性火药武器;出土铜质象棋子"卒""砲"各一枚;出土铭文瓦发现有"淳……""大宋……"等铭文;出土的黑釉瓷器数量最多,器形以碗、盏、罐为主,青白釉瓷器较为精美,多为印花芒口碗、斗笠碗等。
范家堰遗址规模宏大、布局规整、轴线清晰、性质明确,是国内罕见的经过大规模考古发掘、保存极其完整的宋代衙署遗址。范家堰南宋衙署遗址是钓鱼城的政治军事中心,符合中国传统衙署建筑规制的同时又具有鲜明的山地城池特色,丰富了中国宋元时期都城以外的城市考古资料,为我国宋代城址与衙署建筑、古代园林及宋蒙(元)战争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遗存。园林区的大水池规划科学、设计精妙,引、蓄、灌、排有机一体,填补了宋代山地大型水利工程考古发现的空白,是宋代城市规划思想、水利营造技术的真实反映。
2019年,南宋衙署遗址列入"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