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门如何审核低保申请?
民政部门如何审核低保申请?
民政部门在最低生活保障(低保)申请审核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统筹辖区内低保工作的管理、指导和监督,制定本地低保政策,确定低保标准,并负责审批低保对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则负责受理申请、入户调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等具体工作。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政策宣传、入户调查等工作。整个流程包括提出申请、入户调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民主评议、审核审批及公示等多个环节,确保低保金准确发放给符合条件的家庭。
严谨的审核流程
申请受理:低保申请以家庭为单位,由申请家庭确定一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作为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材料齐全的申请应当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告知书;对材料不齐备的,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需要补充的所有规定材料。
家庭经济状况调查:乡镇(街道)应当自受理低保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启动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工作。调查可以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信息核对、支出推算等方式进行。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经常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民政部门应当配合开展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动态管理等相关工作。
审核确认:乡镇(街道)应当根据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核实情况,提出审核意见。对拟确认为低保对象的,在申请家庭所在村(社区)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公示期满无异议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予以确认同意,同时确定救助金额,并从作出确认同意决定之日下月起发放低保金。对公示有异议的,应当对申请家庭的经济状况重新组织调查核实或者开展民主评议。调查或民主评议结束后,乡镇(街道)应当重新提出审核意见,并重新公示。低保审核确认工作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之内完成;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至45个工作日。
资金发放: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县民政部门将低保救助资金通过县一卡通系统发放到低保对象的个人社会保障帐户。
严格的审核标准
收入标准:持有当地常住户口的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条件的,通过审核确认程序,可以获得低保。低保标准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居民生活必需的费用确定。低保标准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支出和物价变动等情况,每年调整一次,或者适时调整。每年6月底前,各市应确定本年度低保标准,从当年7月开始实施。低保标准调整后,各地要及时、重新核实低保家庭经济状况,同步调整低保对象补助水平。
财产认定:家庭财产状况是认定低保对象的重要依据。例如,家庭成员名下拥有的车辆、房产、存款等资产情况,都会影响低保资格的认定。具体认定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特殊人群认定:对于一些特殊困难群体,如重病患者、残疾人、老年人等,各地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认定标准和救助政策。
常见问题解答
年纪大了就可以办低保:根据《民法典》26条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1074条规定: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然而,有些人把法律规定应该承担的赡养义务推向政府,希望通过办理低保来规避子女的赡养义务,特别是在农村,往往只把儿子作为赡养义务人,女儿不作为赡养义务人。事实上,低保是基本生活救助,并不是养老金。只有法定赡养人确实无力赡养父母或赡养能力有限,无法保障父母的最基本生活,且父母本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致使家庭收入低于我县低保标准才能申请低保。
残疾了就可以办低保:有些人认为自己残疾了,失去了劳动能力就可以享受低保。根据《民法典》1059条规定:夫妻之间有相互扶养的义务。26条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低保对象资格的认定,是根据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和家庭财产状况来核定的。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虽然有些人因残疾失去了劳动能力,但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高于低保标准,或家庭财产情况不符合有关规定也不能享受低保。
生病了就可以办低保:低保户大多是因病致贫,但不是所有家庭只要有人生病,就会导致家庭贫困。低保不是医疗保险也不是医疗救助,虽然家庭成员生病会给整个家庭带来心理和物质上的影响,但其他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家庭有生活来源支持,其家庭人均收入高于低保标准,这样的家庭也不能享受低保。
没有固定工作就可以办低保:有人认为自己家庭中没有固定从业人员、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就能申请低保。申请低保时,家庭收入的核算是指低保申请人及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在规定期限内获得的全部现金及实物收入,主要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等几部分。其中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各种福利,包括受雇于单位或个人、从事各种自由职业、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福利。所以说不是没有固定单位、固定工作就一定能享受低保。
一旦享受低保就可以保障一辈子:有些人被纳入低保后,就认为自己能够享受低保一辈子。低保是解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救助,是为了帮助群众解决基本生活困难的,不是“养懒汉”,也不是普惠性质的社会保障,低保实施动态管理,坚持“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原则。当家庭收入低于我市低保标准时,纳入低保;低保家庭应定期如实申报家庭人口、家庭经济等生活状况,当家庭经济生活状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低保条件时,应及时退出低保。
动态管理与监督
为了确保低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准确性,民政部门会对低保对象进行定期复审。复审时需要重新提交相关材料,确保其仍符合低保条件。同时,民政部门还会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方式,对低保对象的生活状况进行定期检查,防止出现“人情保”“关系保”等现象。
结语
民政部门在低保审核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他们通过严谨的审核流程和严格的标准,确保低保金能够准确发放给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同时,民政部门还承担着政策宣传、业务指导、监督管理等职责,为低保制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民政部门将继续完善低保审核机制,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低保制度更加公平、公正、公开,更好地服务于困难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