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CAPTURE研究揭示:糖尿病与心脏病的致命关联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CAPTURE研究揭示:糖尿病与心脏病的致命关联

引用
网易
5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T4ABG80514ACVH.html
2.
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8c53858e389d
3.
https://news.bioon.com/article/31628230916d.html
4.
https://news.bioon.com/article/b67d85946e85.html
5.
https://www.cmtopdr.com/post/detail/5e0fafa7-d00c-4e79-a056-11c48536a6be

最新发布的CAPTURE研究揭示了令人担忧的数据: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3.9%并发心血管疾病,其中高达94.9%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这一发现凸显了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密切的关联性,也提醒我们对“糖心”共管任务的艰巨性。

01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的致命关联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性早已被医学界所认知。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弹性下降,从而增加心脏病风险。此外,糖尿病常伴随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进一步加剧心血管疾病风险。高血压在糖尿病患者中也更为常见,两者共同作用会加速心血管病变。血液粘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使得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形成血栓,提高心肌梗死的风险。

02

危险因素的多重威胁

糖尿病患者往往面临多重危险因素的威胁。高血压、高血糖、胰岛素作用受损、血脂异常和肥胖等因素,均可能引起内皮功能障碍、血管炎症、纤维化、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内膜脂质积聚和血液高凝状态,进一步引发心肾事件。一项纳入102项前瞻性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相较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均显著增加。

03

综合管理:降低心血管风险的关键

面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高发的挑战,综合管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研究显示,通过适当体力活动、降压治疗、降脂治疗和降糖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血管源性死亡、心肌梗死事件等风险。

一项来自瑞典的队列研究纳入271174例糖尿病患者,中位随访5.7年。研究发现,当糖尿病患者的所有危险因素均控制达标时,全因死亡风险与对照组相当,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降低。此外,随着危险因素控制数量的增多,心血管事件风险也呈下降趋势。

04

专家共识:规范化管理路径

国内外指南均强调糖尿病患者需心血管多种危险因素综合管理。《2019ESC糖尿病、糖尿病前期与心血管病指南》指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的综合管理,在生活方式管理方面主要包括饮食、运动、戒烟。推荐在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中减少热量摄入来减轻额外体重,采用富含多不饱和脂肪及单不饱和脂肪的地中海饮食方案来减少心血管事件,所有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结构化建议指导下的戒烟,除非存在禁忌,推荐每周≥15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尤其建议有氧运动与阻力运动相结合。

在血压管理方面,多项关于新型降糖药物的临床研究显示,无论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或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均表现出一定降压效果。《2019 ESC糖尿病、糖尿病前期与心血管病指南》推荐,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病人降压治疗使用一种RAAS阻滞剂(ACEI或ARB),特别是当患者合并有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尿、蛋白尿和左心室肥厚时;推荐病人初始治疗时即给予一种RAAS阻滞剂同时联合一种钙离子拮抗剂或一种噻嗪/噻嗪样利尿剂;同时考虑GLP-1RA和SGLT2抑制剂在血压方面的作用效果;对于应用降压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应考虑家庭自测血压来检测血压控制是否达标。

血脂管理方面,心血管风险极高危的T2DM,推荐LDL-C目标控制值<1.4 mmol/L或至少下降50%。推荐使用他汀类药物作为糖尿病合并高LDL-C血症病人的首选降脂药物;在应用最大耐受剂量他汀和依折麦布联合治疗外,或对他汀类药物无法耐受,对于心血管高危病人,如果LDL-C仍持续偏高,推荐应用一种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PCSK9)抑制剂。

05

早期筛查:预防胜于治疗

美国心脏协会(AHA)提出“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CKM)”主席建议,为不同年龄段的CKM群体提供了清晰的筛查指导。建议包括对超重/肥胖、血压、血脂和血糖的定期评估,以及对心理行为健康的筛查。具体来说:

  • 年龄<21岁群体:a.超重/肥胖筛查:1次/年;b.血压评估:无风险因素者,3岁始,1次/年;超重/肥胖、糖尿病、肾脏疾病、结构性心脏病儿童,就诊时评估;c.空腹血脂检测:建议9~11岁测1次,17~21岁再次检测;有早发CVD、高胆固醇血症家族史,建议从2岁开始筛查;d.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9~11岁测1次,每隔2~3年再测;e.心理行为健康:对所有儿童进行不良健康社会决定因素(SDOH)筛查。

  • 年龄≥21岁群体:a.BMI、腰围、SDOH筛查:1次/y;b.代谢综合征:CKM 0期,1次/3~5y;l期,1次/2~3y;2期,1次/y;c.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血肌酐/胱抑素C:CKM≥2期,1次/y;d.10年中等程度ASCVD风险,筛查冠状动脉钙化;超声心动图和/或心脏生物标志物筛查亚临床心力衰竭(HF),需考虑年龄/合并症/风险评分;e.糖尿病、糖尿病前期、≥2代谢危险因素:应用肝纤维化4项指数(FIB-4)筛查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相关的晚期肝纤维化,1次/y。

06

创新药物:为治疗插上科技翅膀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针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药物也在不断更新。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因其独特的作用机制而备受关注。这类药物不仅能有效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还能改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具有减重、降压、改善血脂、减少新发大量白蛋白尿等作用。部分GLP-1RA已被证实具有确切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2024版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诊疗标准》指出,对于患T2DM伴已确定ASCVD、HF和/或CKD或具有高风险的成人,治疗方案应包括已证实心血管获益的GLP-1受体激动剂或SGLT2抑制剂。

07

结语:任重道远的防控之路

CAPTURE研究的最新发现再次敲响了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关联性的警钟。面对这一严峻挑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采取行动:从个人层面,提高健康意识,积极进行生活方式调整;从医疗层面,加强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路径;从社会层面,推动公共卫生政策的完善,加强健康教育和筛查工作。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努力,我们才能有效应对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双重威胁,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 outcomes。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