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甬流传”带你探寻天一阁历史足迹
“千年甬流传”带你探寻天一阁历史足迹
“千年甬流传”纪念宁波建城1200年的公众参与活动正式启幕。此次活动串联鼓楼、天一阁、庆安会馆等多个历史文化点位,通过线上云游及线下打卡体验的形式,展现宁波千年的城市文脉。其中,天一阁作为重要的文化展示点之一,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探访,共同感受这座古老建筑的历史底蕴。
四百年沧桑:天一阁的历史沿革
天一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由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于嘉靖四十年(1561年)至四十五年(1566年)主持建造,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这座藏书楼坐北朝南,为两层砖木结构的硬山顶重楼式建筑,通高8.5米,斜坡屋顶覆以青瓦。一楼面阔、进深各六间,二楼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以书橱间隔。阁前凿有“天一池”与月湖相通,园林以“福、禄、寿”为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具有典型的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
天一阁的藏书文化源远流长。明永历十九年(1665年),范钦曾孙范光文在天一池增构池亭,环植竹木,堆“九狮一象”假山。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黄宗羲成为首位登楼的外姓人,此后天一阁逐渐向大学者开放。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因编修《四库全书》,天一阁献出638部珍本,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采录473部,成为民间藏书楼的典范。
然而,天一阁也历经坎坷。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掠夺了数十种舆地书。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陷宁波时,藏书被盗售,后由范邦绥购回部分。民国三年(1914年),藏书再次被盗运上海,所幸商务印书馆的张元济赎回部分藏书。抗日战争期间,为保护藏书,天一阁经历了建成370年以来的首次大范围出阁,藏书被运往龙泉县后方暂存,直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才运回。
文化瑰宝:天一阁的建筑与藏书
天一阁的建筑布局严谨,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理念。藏书楼主体建筑为两层,一楼用于存放书籍,二楼为阅览室。阁前的天一池与月湖相通,既增加了园林的美感,又具有消防功能。园林中的“九狮一象”假山,寓意吉祥如意,增添了园林的趣味性。
天一阁的藏书文化更是举世闻名。最初藏书达七万余卷,涵盖经、史、子、集各类典籍。其中,《古今图书集成》8462卷、《大明一统志》等珍贵典籍,为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天一阁的藏书和建筑为研究书法、地方史、石刻、石构建筑和浙东民居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传承与创新:天一阁在新时代
在“千年甬流传”活动中,天一阁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成为展示宁波城市文脉的重要窗口。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市民和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天一阁的历史沿革、建筑特色和藏书文化,感受这座古老建筑在新时代的活力。
天一阁不仅是一座藏书楼,更是一座文化传承的桥梁。它见证了宁波从明州到港城的变迁,承载了宁波人的文化记忆。在新时代,天一阁将继续发挥其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为宁波建设文化强市贡献力量。
作为宁波的文化地标,天一阁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藏书,展现了宁波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千年甬流传”活动中,天一阁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成为展示宁波城市文脉的重要窗口。它不仅是宁波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