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专家解读:矿泉水的健康效益与科学饮用指南
北京大学专家解读:矿泉水的健康效益与科学饮用指南
“水是生命之源”,这句耳熟能详的话道出了水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关注饮水量,更要重视饮用水的选择。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理事长马冠生教授曾指出,科学饮水是维持健康的关键。其中,矿泉水因其天然的矿物质含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健康之选。
矿泉水之所以被誉为“大自然的馈赠”,是因为它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2018),矿泉水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来自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经钻井采集,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且在一定区域未受污染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污染。矿泉水中的矿物质种类和含量因水源地的地质条件而异,常见的矿物质包括钙、镁、钾、钠等,微量元素如偏硅酸、锶、硒等。
这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例如,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参与血液凝固、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等生理过程;镁参与300多种酶的催化反应,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钾维持细胞内外液体的电解质平衡,调节酸碱平衡;钠则在维持血压和体液平衡中发挥关键作用。此外,偏硅酸能预防高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的患病率;锂元素则能够调节中枢神经系统,还有显著降压作用;锶元素对人体骨骼及心血管系统具有很好的保健价值;硒元素对人体预防和治疗某些地方病、防癌抗癌及抗衰老都有一定的作用。
矿泉水中的矿物质不仅种类丰富,而且更易被人体吸收。研究表明,水中溶解性离子状态的矿物质比食物中的矿物质更易被人体吸收。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长期饮用不含矿物质的水可能导致机体对有益矿物质的低吸收甚至零吸收。因此,适量饮用矿泉水可以有效补充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在心血管疾病预防方面,矿泉水的作用尤为突出。研究表明,水中适量的钙、镁对心血管健康具有保护作用。钙可抑制动脉硬化和骨质疏松,偏硅酸能缓解心血管疾病并促进骨骼生长。镁参与300多种酶的催化反应,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对于轻度缺镁的人,如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通过饮水补充镁能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饮用矿泉水。婴幼儿由于肾脏发育不成熟,如果水中矿物质含量过高,会加重肾脏负担。儿童和肾功能衰弱人群(如肾透析患者、高龄老人等)应避免长期单一饮用含锶过高的水,因为在低钙摄入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这类人群骨骼健康的风险。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健康经济的日常饮用水是煮沸的自来水。自来水经过处理后去除了部分对人体有害的部分,保留了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经过煮沸,既可以杀灭其中的微生物,又能有效去除余氯、卤代甲烷等易挥发的物质。
综上所述,矿泉水确实是一种兼具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的优质饮品,适合大多数人的日常饮用需求。然而,选择饮用水时应考虑个人健康状况和矿物质需求,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同时,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更为重要,如每天饮水够量、少量多次饮水、选择安全水源等。只有科学饮水,才能真正享受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