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军医大研究证实:矿泉水中的矿物质能保护心血管健康
第三军医大研究证实:矿泉水中的矿物质能保护心血管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饮用水的选择。市面上各种瓶装水琳琅满目,其中矿泉水因其天然的矿物质含量而备受青睐。近期,第三军医大学的一项研究再次证实,矿泉水中的天然矿物质对心血管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
矿物质与心血管健康的关联
第三军医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饮用水中的矿物质含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负相关。研究指出,水中适量的钙、镁等矿物质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虽然水中的镁含量仅占人体每日需求量的2%-4%,但对于轻度缺镁的人群(如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来说,通过饮水补充镁元素能起到重要作用。此外,与食物中的矿物质相比,水中溶解性离子状态的矿物质更易于人体吸收。
矿泉水中的关键矿物质
矿泉水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其中钙、镁、偏硅酸等元素对心血管健康尤为重要。
钙:矿泉水中的钙有助于降低血压和预防高血压。同时,钙还能减少肾结石的风险,长期低镁水平可能引发尿路结石。
镁:镁是维持心脏健康的关键元素,缺乏可能导致心脏病风险增加。它通过抑制血管收缩、降低血脂和扩张冠状动脉来保护心血管系统。
偏硅酸(H₂SiO₃):偏硅酸能软化主动脉硬化,改善消化系统和心血管功能,同时具有抗衰老作用。其含量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负相关。
锶:虽然主要与骨骼健康相关,但锶也参与心血管功能调节,适量摄入有益于整体健康。
硒:硒的抗氧化特性可预防动脉硬化,改善血液循环,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肌病风险。
纯净水vs矿泉水:哪个更健康?
纯净水在处理过程中去除了水中的细菌、病毒、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物等有害成分,但同时也去除了钾、钙、锌等对人类有益的矿物质。因此,从健康的角度来看,纯净水并不适合作为长期单一的饮用水选择。
相比之下,矿泉水来自地下深处,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这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维持细胞新陈代谢、调节神经活动、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因此,矿泉水更符合人体的健康需求。
科学饮水建议
选择合适的饮用水:对于普通人群来说,选择矿泉水或经过煮沸的自来水更为健康。自来水经过处理后保留了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是安全可靠的饮用水。
注意矿物质含量:虽然矿物质对人体有益,但并非含量越高越好。例如,婴幼儿应避免饮用矿物质含量过高的水,以免加重肾脏负担。儿童和肾功能衰弱人群也应避免长期饮用含锶过高的水。
合理饮水量:成年人每日饮水量建议在1500-1700毫升。喝水应遵循“少量多次”原则,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
特殊用途选择: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泡茶时,纯净水因其不含“杂质”的特征,能更好地体现茶的本味,是理想的选择。
总之,适量饮用富含矿物质的矿泉水,可以作为日常饮食之外的一种补充方式,为心血管健康提供额外支持。但同时也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饮用水类型,合理控制饮水量,以达到最佳的健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