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秘籍大揭秘!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秘籍大揭秘!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是指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就业的劳动者,包括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网约货运驾驶员、互联网营销师、快递员等。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快速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快速增长。据中华全国总工会数据显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达8400万人。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面临哪些特殊难点?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维权过程中面临一些特殊难点,其中最突出的是劳动关系认定难。由于平台经济的灵活性和复杂性,许多平台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规避用工主体责任,导致劳动者在维权时难以证明与平台存在劳动关系。
例如,有的企业将业务、劳务“连环外包”,有的诱导劳动者注册为“个体工商户”并以订立合作、承揽协议等方式,规避劳动法律法规。这些做法使得劳动者在维权时面临重重困难。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有哪些维权途径?
- 通过平台内部沟通渠道、申诉机制等与企业协商解决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可以首先尝试通过平台企业或用工合作企业设置的内部沟通渠道、申诉机制等与企业协商解决有关问题。这是最直接、最便捷的维权方式。
- 向工会组织寻求支持和帮助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可以向所在工会组织或当地工会组织请求予以支持和帮助。工会组织可以提供法律咨询、协商调解等服务,帮助劳动者维护合法权益。
- 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如果无法与企业通过协商解决或不愿与企业协商解决有关问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各级各类专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 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不愿调解,或者调解不成的,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受案范围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可以向实际工作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不符合劳动争议仲裁受案范围的,可以按照民事诉讼有关规定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可向工会组织申请法律援助等服务。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还可以就近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服务。
- 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举报投诉
符合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的事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举报投诉。
相关政策法规如何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等文件,明确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休息和劳动报酬等方面的权益保障。
工作时间和休息:企业要制定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办法,科学确定劳动者工作量和劳动强度,确保劳动者获得必要休息时间。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包括当日累计接单时间和适当考虑劳动者必要的在线等单、服务准备、生理需求等因素确定的宽放时间。
劳动报酬:企业与工会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代表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平等协商制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报酬规则,明确劳动定额标准、抽成比例、计件单价、劳动报酬支付周期、考核办法等,确保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劳动获得合理劳动报酬。
实际案例参考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中,有一起涉及外卖骑手劳动关系认定的案件。江苏某公司要求外卖骑手圣某登记为“个体工商户”后再与其签订承揽、合作协议,圣某送外卖时发生交通事故受伤,与公司发生争议。法院审理认为,劳动者被要求注册为“个体工商户”,并不妨碍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于存在用工事实,构成支配性劳动管理的,应当依法认定存在劳动关系。
这起案例明确了即使劳动者被要求注册为“个体工商户”,也不影响劳动关系的认定,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提供了重要参考。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维权过程中,需要增强法律意识,保留相关证据,如工作记录、工资支付凭证、平台交易记录等,以便在维权时提供有力支持。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关注和支持这一群体的权益保障,共同营造公平、和谐的劳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