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喝冰水当心心血管“受伤”!
冬季喝冰水当心心血管“受伤”!
在寒冷的冬季,一杯冰水下肚虽然能带来短暂的清凉感,但这种看似平常的习惯却可能暗藏风险。近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熙副主任医师指出,冬季喝冷水会对身体产生多方面不良影响,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对心血管系统的潜在威胁。
为什么冬季喝冰水会危害心血管健康?
当冰冷的水进入人体,会迅速刺激食道和胃部的温度感受器,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这种神经反应会进一步引发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对于健康人群来说,这种短暂的生理反应可能不会造成明显伤害。但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这种突然的冷刺激可能会成为诱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权威研究证实冷饮风险
一项发表在GeroScience期刊上的综述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冷水对人体的影响。研究显示,当年轻男性在14°C的冷水中浸泡1小时时,虽然基础代谢率提升了350%,但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等与心脏健康相关的数据却分别降低了5%、7%和8%。这表明冷水刺激确实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显著影响。
健康饮水温度建议
那么,冬季应该喝多少度的水才最安全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给出了明确建议:饮水的适宜温度应在10~40℃之间,接近于凉白开的温度。这个温度范围既能满足身体对水分的需求,又不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额外负担。
冬季科学饮水指南
除了注意水温外,冬季饮水还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适量饮水: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在温和气候条件下,成年女性每天需要饮用1500ml水,而成年男性则需要1700ml。需要注意的是,感到口渴时身体已处于缺水状态,因此要养成随时补充水分的习惯。
避免含糖饮料:含糖饮料不仅营养价值低,还会增加龋齿、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建议用白水或淡茶水替代含糖饮料。
选择合适的饮用水:长期饮用纯净水可能会导致矿物质摄入不足,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因此,建议选择保留一定矿物质的饮用水。
注意桶装水卫生:桶装水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可能存在污染风险。选购时应选择有质量安全认证的产品,并在开封后尽快饮用完毕。
特殊人群需格外注意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和老年人来说,冬季饮水更需谨慎。过冷或过热的水都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建议这类人群饮用温度适中的水,避免饮用冰水或热茶。
在寒冷的冬季,一杯看似平常的冰水可能暗藏风险。为了保护心血管健康,建议大家选择适宜温度的水饮用,并养成科学的饮水习惯。这不仅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还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