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青藏公路70年:从“天路”到“绿色走廊”
川藏、青藏公路70年:从“天路”到“绿色走廊”
1954年12月25日,川藏、青藏公路同时通车拉萨,结束了西藏没有现代公路的历史。70年来,这两条公路见证了西藏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的沧桑巨变。
从“天路”到“景观大道”
川藏公路,这条被誉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的公路,从成都出发,穿越二郎山、折多山、雀儿山等14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跨越大渡河、金沙江、怒江等汹涌江河,最终抵达拉萨,全长2268公里。它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是一条串联起多个极致景观的“超级IP”。
在川藏公路的建设过程中,筑路大军创造了多个“超级工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川藏第一桥”——雅康高速公路兴康特大桥。这座大桥全长1411米,主跨1100米,桥面距大渡河200多米,相当于70多层高楼。它不仅实现了古老大渡河上史无前例的千米级桥梁跨越,更登上了2019年发行的《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六十五周年》纪念邮票。
而青藏公路,这条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天路”,从西宁出发,穿越昆仑山、唐古拉山等巍峨山脉,跨越沱沱河、通天河等高原河流,全长1142公里。在建设过程中,筑路大军克服了高原缺氧、冻土施工等重重困难,创造了世界筑路史上的奇迹。
70年变迁:从土路到“绿色走廊”
70年来,川藏、青藏公路经历了多次升级换代。据西藏安多县退休老人支布回忆:“我小时候青藏公路是土路,车子摇摇晃晃走得很慢。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中期,青藏公路升级成柏油路,从安多到拉萨开车所需的时间从两天缩短到了一天。”
如今,这两条公路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成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据统计,目前川藏、青藏公路承担着进出藏90%以上的货运任务,成为西藏与内地联系的重要纽带。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条公路沿线已成为清洁能源发展的“绿色走廊”。在青藏公路沿线的格尔木,鲁能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并网发电,成为世界上首个集风光热储调荷于一体的多能互补科技创新项目。而在川藏公路沿线,柯拉光伏电站与两河口水电站联合运行,实现了光伏与水力发电的高效互补,每年可节约标准煤超6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0万吨。
未来展望:打造“五城三小时经济圈”
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达娃欧珠表示,西藏将加快形成“五城三小时经济圈”综合立体交通网。目前,西藏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2.33万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达1187.8公里,所有建制村直接通邮。未来,西藏将围绕打造区际通道、国际通道为重点的覆盖广泛、出行便捷、能力充分的现代化铁路网,规划新建一批干线铁路,打通面向南亚的铁路国际通道,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从“天路”到“景观大道”,从土路到“绿色走廊”,川藏、青藏公路的70年变迁,见证了西藏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的沧桑巨变。这两条公路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是民族团结之路、西藏文明进步之路、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