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必读回血指南,教你快速恢复元气
节后必读回血指南,教你快速恢复元气
春节长假过后,很多人都会感到情绪低落、大脑迟钝,这其实是"节后综合征"的典型表现。但不要担心,以下这些实用建议可以帮助你快速调整状态,重新找回工作动力。
主动和假期告别,战胜"上班恐惧"
假期和非假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假期开始时,我们的身心便进入了"娱乐、松弛、非理性"的舒适状态,而假期结束,就意味着要进入"紧张、挑战、理性"的工作状态。陡然转换状态,容易身心失衡,所以,要给自己一个适应和调节的过程。
在正式开始工作之前,给大脑一个"正向引导",提醒它要准备进入工作状态了。比如花5分钟时间整理一下桌面,泡杯咖啡或热茶营造一些开工"仪式感",让自己用最放松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你还可以给电脑换一张"开工大吉"的壁纸,来提醒、激励自己要投入工作。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和同事闲聊。春节长假刚结束,同事们好久不见,自然免不了彼此分享趣闻,还有各自的伴手礼心意。"假期你都干嘛了"这个话题一旦开启,整间办公室都会徜徉在回忆的海洋中无法自拔,你就更难以从"节后综合征"中走出来了。
放松心态,缓解焦虑情绪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节后综合征"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大部分职场人都在经历,不用因此给自己太大压力。当我们将身体的节奏从舒缓调到紧张状态时,往往存在一个启动期。就像发动车辆一样,要先给发动机一段"预热"的时间。这个时候,与其让消极的情绪占据主导,不如直面纠结,放松心态,转移目标。缓解焦虑情绪,可以试试:
降低自我期待
刚从假期回到工作中,效率一时间不高也是正常的。把原本计划1小时内完成的工作,多留出半小时的弹性时间,可以缓冲效率低带来的延迟。
给自己一个小奖励
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就给自己一个积极暗示。比如奖励自己一杯咖啡和一个小甜点,或者散散步休息一下。
找回对工作的控制感
放假前我们总说"年后再说",但等过完年回来面对案头无序的工作难免感到无从下手。所以我们需要制定工作计划,回归理性,找到相应的节奏感。
开工第一天,先给自己安排一些容易处理的工作,留下缓冲调整的时间,如果刚开始就投入到紧张忙碌加班中,不仅因为心没收回来,效率不高,还会增加焦虑感。如果在工位上让你感到拘束,不妨找个不那么正式的环境工作一会儿,比如休息区,反而能帮助更好地调节心态。
这里有几个有助于找回工作控制感的小技巧。
做好To do list
把要做的工作逐一列举出来,并在事项后面标上预计完成时间,然后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分清楚优先级,再合理分配时间。
分解工作量,从小事做起
春节假期的过度"放纵",导致上班后身心也处于懒散状态,工作上就容易出现拖拖拉拉的情况。我们可以将一个大目标分解成几个小目标,逐步完成,在一点点的任务达成中收获成就感,循序渐进,每天适度加量,适应工作状态。
番茄工作法
刚刚收假回来,注意力还无法一直保持在工作上,如果强迫自己,有可能会适得其反,不如试试番茄工作法。"番茄工作法"就是设定一段番茄时间(一般是25分钟)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再短暂地休息一下,接着再开始下一个番茄时间。每4个番茄时间结束可以多休息一段时间。
我们在罗列工作时,就可以把每项工作分解成若干个番茄时间内的小任务,然后逐个完成。
积极调整身体状态
假期饮食和睡眠的不规律,严重扰乱了生物节律,身体状态差,也是影响节后恢复工作状态一个重要原因。开工第一天,建议你从以下几个方面自我调节,及时恢复满血状态。
·合理饮食
如果你也"每逢佳节胖三斤"的话,那节后就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多吃水果、蔬菜,以及富含蛋白质的豆制品、牛奶、鱼、蛋等,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保持午睡
高质量的午睡可以消除疲劳感,让下午的工作变得事半功倍,还有助于增强记忆力。但午睡也要讲究科学方法:午睡时间最好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吃过午饭后不要立即午睡,最好别趴着睡;睡醒后慢慢起身,不要突然爬起来。
适当运动
过年期间吃吃喝喝,身体容易变得懒懒的。如果起床后没有精神,可以做一些短时间高强度运动,例如健身操,帮助身体消耗多余能量,重新获得元气。此外,午休时间外出走走,步行上下班也都是不错的运动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