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Pv6用户破8亿:网络架构大变局
中国IPv6用户破8亿:网络架构大变局
截至2024年5月底,中国的IPv6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了7.94亿,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到了64.56%,固定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到了21.21%。这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国IPv6规模部署迈入新阶段,为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政策引领,IPv6规模部署加速推进
自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以来,我国IPv6发展进入快车道。2023年4月,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IPv6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实施“网络去NAT”专项行动。近期,工信部和中央网信办进一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网络去NAT”专项工作 进一步深化IPv6部署应用的通知》,旨在加快向IPv6演进升级的步伐。
“网络去NAT”专项行动聚焦五个方面:细化工作方案,有序实现网络升级;紧抓关键环节,持续拓宽IPv6通路;深化应用改造,主动引导流量迁移;强化运行维护,确保网络安全稳定;加强督促评测,促进工作实效落地。通过这些举措,旨在降低NAT44设备使用规模,提升IPv6网络通路能力,优化应用服务改造,最终实现IPv6流量的大幅提升。
技术创新,从双栈向单栈演进
在技术层面,我国正在稳步推进从IPv4/IPv6双栈向IPv6单栈的演进。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已制定多项IPv6单栈网络技术标准,包括464XLAT、DS-Lite、Lightweight 4over6、IVI、MAP-T/MAP-E、4over6等。这些技术标准为实现IPv6单栈网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信和清华大学联合提出的多域IPv6单栈网络架构已在IETF正式立项,获得多家国际运营商支持。该架构通过统一的IPv6单栈网络框架,实现不同网络域之间的互联互通,为全球IPv6单栈演进提供了中国方案。
支撑新兴技术,赋能数字化转型
IPv6规模部署不仅提升了国内互联网的承载能力、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更为5G、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IPv6的海量地址空间和更优的网络性能,为5G网络的海量连接和低时延特性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云计算领域,IPv6的普及使得云服务提供商能够为用户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网络连接。物联网设备的爆发式增长也得益于IPv6提供的充足地址资源。
全球视野,中国IPv6发展领跑世界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在IPv6发展方面已处于领先地位。《2024年全球IPv6支持度白皮书》显示,全球IPv6综合部署率为39.4%,而中国以8.22亿IPv6用户数位居全球第一。在IPv6地址资源方面,中国已申请的IPv6地址资源总量达67369块/32,位居全球第一。此外,全球已有34个国家的IPv6部署增长率超过30%,亚洲和美洲地区的部署率更是超过45%。
展望未来,IPv6发展任重道远
尽管我国IPv6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IPv6流量占比仍需进一步提升,部分网站和应用的IPv6支持度有待加强,IPv6网络安全防护能力需要持续提升。未来,需要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为全球互联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IPv6规模部署是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重要支撑。随着IPv6技术的不断演进和应用创新,我国将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为全球互联网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