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浮脉和脉浮是不同的,临床意义更是千差万别,遣方用药自然不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浮脉和脉浮是不同的,临床意义更是千差万别,遣方用药自然不同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404087024783498

中医把脉是摸脉搏,而是结合脉象的“浮、中、沉”,以及“快、慢、滑、涩”等特点,综合判断身体的气血、阴阳和脏腑功能。

很多人去看中医时,都对“把脉”充满好奇。三根手指轻轻搭在手腕上,医生闭着眼睛沉思片刻,就能说出你身体的毛病。是不是很神奇?但其中的奥秘,往往没那么简单。中医的脉象分为二十八种,每一种都蕴含着不同的身体信息。而今天要说的“浮脉”和“脉浮”,更是让人容易混淆。

听起来差不多,含义却天差地别。如果连中医本人都弄不清楚,诊断和用药可能就要出问题了。
浮脉和脉浮到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它们的临床意义会差别巨大?为什么一个是身体的“警报”,另一个却可能是简单的“假象”?今天我们就来拨开这些迷雾,带你用中医的视角,真正看懂脉象的秘密。

浮脉是什么?它是身体的“表层信号”

中医认为,脉象是气血运行的外在表现,通过脉象可以了解身体内部的状况。而“浮脉”,是二十八种脉象之一。简单来说,浮脉就是脉搏浮在表面,用手轻轻一按就能感觉到,稍微加重压力反而不明显。
浮脉最常见的临床意义是“表证”。也就是说,身体表层的经络或皮肤受到了外邪,比如寒邪、风邪。感冒、发烧、咳嗽时,很多人的脉象都会呈现浮脉。这是因为外邪侵袭,身体启动了“防御机制”,气血集中到表层与外邪作战,脉搏因此浮现于表。

浮脉也可能出现在某些虚证中,比如血虚、阴虚。此时,虽然表面看似“浮”,但脉象往往虚弱无力,中医称之为“虚浮”。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正气不足,身体的“根本力量”被掏空,只能勉强把脉搏推到表面。

脉浮是什么?它可能只是“假象”

“脉浮”不是独立的脉象,而是脉搏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呈现的状态。比如测脉时,如果患者刚刚运动过,或者情绪波动较大,脉搏就可能暂时浮在表面。此时的“脉浮”是短暂的,和真正的浮脉完全不同。
环境因素也可能让脉象“假浮”。比如天气特别热时,血液循环加快,脉搏自然浮浅;如果测脉的地方特别冷,患者的血管收缩,也可能让脉象看起来异常。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在诊断时会结合其他症状,避免因为“脉浮”的假象而误判。
从临床意义上来说,浮脉往往预示着身体的真实问题,而脉浮更多是环境和状态的影响。中医医生需要足够细心和经验,才能分辨两者的不同。

为什么浮脉和脉浮的区别这么重要?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脉象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如果把“脉浮”误当成“浮脉”,可能会错误地判断患者有表证,进而开出发汗解表的药物,比如麻黄汤或桂枝汤。但如果患者本身没有外邪侵袭,而是因为虚证导致的“假浮”,这些药物反而会伤害正气,导致病情加重。
如果医生把浮脉当成脉浮,可能会忽略外邪的存在,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特别是一些感冒初期的患者,如果不及时解表,可能会导致病邪入里,演变成更严重的内热或肺炎。
浮脉和脉浮的区别,是诊断的基础,更直接关系到治疗方案的正确性。遣方用药必须精准,否则可能“药不对证”,后果严重。

如何通过脉象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

很多情况下,脉象的变化比症状更早出现。比如感冒初期,患者可能还没发烧或咳嗽,但脉象已经呈现浮脉。这时候,如果能及时用药,病情往往能很快缓解。如果等到症状明显时才治疗,恢复的时间可能会更长。
同样的,虚证患者的脉象往往表现为“虚浮”或“细弱”。这种情况下,如果患者试图用补品或滋补药物来调理,可能会越补越虚。中医的调理讲究“补虚不留邪,驱邪不伤正”,只有先把虚弱的脏腑功能调理好,才能真正达到补益的效果。

个人观点:辨别浮脉和脉浮需要经验和细心

脉象的诊断是中医的核心技能之一,但也是最难掌握的部分。需要医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更要求医生在诊断时细心、耐心。从手指的轻重按压,到患者的体质、环境因素,都必须综合考虑。
诊断时不能单凭脉象下结论,还要结合舌象、面色、声音、病史等其他信息。中医讲究“整体观”,把脉只是一个环节,而不是全部。如果医生在诊断时忽略了这些细节,很可能会因为误判脉象而导致错误的治疗。

健康建议:学会倾听身体的信号

作为普通人,虽然不可能像中医一样辨别脉象,但可以通过观察身体的变化,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尽早就医:

  1. 感觉脉搏异常浮浅,伴随发热、咳嗽、怕风等症状时,可能是外感表证,应及时调理。
  2. 觉得脉搏无力、心慌、疲惫,伴随头晕、手脚冰凉时,可能是虚证,需要补益脏腑。
  3. 注意生活作息,不要让环境因素干扰身体的正常状态,比如过度疲劳、情绪波动或饮食不规律。
    养生保健的关键在于平衡,脉象的变化往往反映了身体的内部状态。学会关注这些信号,才能真正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浮脉和脉浮的区别看似细微,却蕴含着中医的智慧和对人体的深刻洞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让更多人了解脉象的奥秘,也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