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铝:新能源车轻量化的秘密武器
再生铝:新能源车轻量化的秘密武器
随着全球汽车行业节能减排政策的逐步趋严,铝合金作为一种成熟的轻量化材料,在满足安全性和成本控制的前提下实现汽车减重。特别是在双碳背景下,再生铝成为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重要推手。预计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耗铝量将达到337.5万吨,全球则达到550万吨。再生铝不仅有助于降低生产环节的碳排放,还为传统再生铝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2024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行业对新材料特别是免热处理材料的应用将进入快车道,这给再生铝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再生铝的优势
再生铝是指以废铝(新、旧废铝)为原材料,经过预处理、熔化、精炼等环节重新生成铝合金及铝液等可供后续加工状态。据统计,目前国内废铝再生中约70%为压铸铝合金、30%为变形铝合金。最终用途上,约80%用作铝铸件、15%生成铝棒用作铝型材、剩余仅5%流向板带箔材,可实现保级利用比例低于10%。从经济性与可行性来看,再生铝具备显著价值:
铝具备优质可回收属性。由于铝在空气中易氧化,并在表面形成厚度约5纳米致密氧化膜,因此铝具备优异耐腐蚀性,且多次利用不改变性质。此外,废铝收得率良好,根据国际铝业协会统计,全球废铝回收效率已达76%(再生铝占当期总废铝体量),被视为可持续金属材料。
铝回收经济价值突出且再利用成本可控。根据铝行业规范数据,再生铝企业综合能耗低于130kg标准煤/吨,铝及铝合金综合回收率高于95%。
具备大规模回收基础。旧废铝来自含铝产品报废后回收,主要来自运输行业、包装业、工程电缆等。由于建筑用铝寿命较长,当前回收占比依然较低。从废铝来源看,汽车、包装及建筑等行业废铝回收已基本形成有效路径,随着报废量逐渐提升可带来废铝供给增长;另一方面,根据IAI(国际铝研究所)统计,全球仍存15亿吨铝产品仍处于使用状态,占全球已生产电解铝总量的75%,“社会矿山”为废铝增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铝回收排污成本可控,铝灰不构成产业发展阻力。铝灰为原铝冶炼、精细加工及再生过程中液态铝表面漂浮杂质,一般每吨铝生产将产生铝灰渣0.03-0.05吨。2021年《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正式将铝灰渣定为危险废物,其处置需运往具备专业危废处置资质企业进行处理。若以单吨2000元作为铝灰渣处置成本,则对应每吨再生铝额外产生约100元灰渣处置费用。
免热处理铝合金的技术创新
苏州慧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坚持“以市场需求为研发动力”,通过与上海交通大学曾小勤教授团队的深度合作,开发出系列免热处理高强高韧铝合金新材料“纤晶HA1”。截止目前,这款铝合金新材料已问世三周年,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先后成功推出三代纤晶创新材料,成功应用于极氪、领克、沃尔沃等多款电动车的大型一体化压铸零部件。其中,一代纤晶:已应用于多款后车身、蜻蜓支架、纵梁+轮罩等大型一体压铸零部件;二代高屈服版纤晶:屈服强度提升至本体远端性能128MPa以上;三代低碳环保版纤晶:Fe含量容忍度提高至0.35%,原材料可使用50%以上再生铝。
市场前景预测
预计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耗铝量将达到337.5万吨,全球则达到550万吨。再生铝不仅有助于降低生产环节的碳排放,还为传统再生铝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2024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行业对新材料特别是免热处理材料的应用将进入快车道,这给再生铝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政策支持
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等文件,明确发展再生铝产业的重要性。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将再生铝产业列为促进工业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推动构建再生资源供应链。2020年7月1日,实施《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GB/T38472-2019)国家标准。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等联合发布公告,规范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的进口行为,明确符合标准的原料不属于固体废物,可自由进口。
再生铝不仅有助于降低生产环节的碳排放,还为传统再生铝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2024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行业对新材料特别是免热处理材料的应用将进入快车道,这给再生铝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