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人生领悟,原来哲学家用一生来书写
哲学是人生领悟,原来哲学家用一生来书写
哲学家们不仅是思想的巨人,他们也有着普通人的情感和生活。《哲学家都爱了谁》这本书通过讲述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等14位哲学家的婚姻爱情故事,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想和理论。
“一个好的女人能使她的男人变成快乐的人,一个坏的女人会使她的男人变成哲学家。”这是苏格拉底说的。 这位被称为“西方的孔子”,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同为“希腊三贤”的哲学家,真是遇见一个坏女人吗? 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长年跟随老师,柏拉图曾说,赞西佩是一位尽责的妻子和母亲。 而苏格拉底认为,赞西佩是所有女性中最难相处的,正因此,才要和她结婚。 这是自虐吗? 苏格拉底之所以选择赞西佩,因为他若能容忍赞西佩,必然能与任何人相处。看来,这位哲学家是通过“悍妇”来体现自己的征服、容忍能力,并籍此体会、领悟出哲学观。 赞西佩到底有多悍? 有一次两人大吵一架,赞西佩在苏格拉底的头上泼了一桶污水,有说法是屎尿。苏格拉底只能自嘲道:“雷鸣过后必有大雨。” 从此,赞西佩成了悍妇的代言人。以至于1875年被发现的小行星156被命名为“赞西佩”,也称为“悍妇星”。 赞西佩一生就此被黑化。 事实上,一个巴掌能打得响吗?有人说,是苏格拉底莫名其妙的个性与生活态度使的“娇妻”变成“悍妇”。 赞西佩出身贵族,为苏格拉底生了3个孩子,她与苏格拉底年龄相差20岁以上,要说脾气,多少肯定是有的,但赞西佩难能可贵的忠贞不渝,却很少有人说。 苏格拉底的“职业”就是成天与人辩论,家里揭不开锅,生活过得比奴隶还差,他也视而不见。而这些全落在赞西佩的身上,就这样,赞西佩也没有离开苏格拉底。 当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指控“不虔诚”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而判以死刑时,苏格拉底原本是可以逃走的,但他认为,若逃走,只会更加破坏法律权威。 于是,苏格拉底选择喝下毒药,在生命的尽头,赞西佩依然陪伴在旁,她对苏格拉底说,“过不了多久,我就会去找你。” 在苏格拉底的哲学观中,主知主义是他最著名的理论。指的是你的知识与实践应当一致。这个理论常被人用在婚姻上。 有人问苏格拉底,你会很爱一个人,却不愿跟她在一起吗? 苏格拉底肯定的说:“不可能。”如果你真的爱对方,你会努力尝试,让爱发展下去。正因为不确定自己爱不爱对方,你才会以各种理由搪塞。 又或者有可能以为自己爱着对方,却没有认真思考如何与对方好好在一起。 虽说爱情是感性的,但其中也有理性的部分。可见苏格拉底的婚姻观并非盲目。“知识即德行”是苏格拉底对“主知主义”的形容。 纵观历史,有超过1000+位哲学家用他们的理论思想影响世人。有时我们会想哲学家到底遇见什么才有如此深刻的领悟,他们的生活遭遇过什么? 一本《哲学家都爱了谁》让我们从常人的角度看哲学家,从婚姻生活看哲学家的情感世界,继而更好地理解他们与众不同的视角及哲学理论的产生。 本书作者黄鼎元,辅仁大学哲学系博士,精研哲学史、哲学理论,喜欢探索哲学家们的生平以及他们鲜为人知的故事。 本书云集了苏格拉底、柏拉图、阿伯拉尔、卢梭、康德、叔本华、尼采、马克思等14位出色的哲学家的婚姻爱情。 看了本书才知道,哲学就是人生领悟,哲学家用一生来书写对后世的警示。 比如康德说,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原来,让康德发怒的事是他情感路上屡屡受挫,以至于他终身未娶,为此总结出这样的自我警示。 又如尼采说,我感到难过,不是因为你欺骗了我,而是因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原来,尼采的一生不被世人理解,屡屡被人控制,信任对于尼采来说是一种奢望。 再如,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原来,卢梭是一位多情的哲学家,有记载的19次恋爱总让他爱恨交织,尤其他与华伦夫人的姐弟恋,以及与更多门不当户不对的仆人们的情感纠缠。 马克思曾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当读《哲学家都爱了谁》时,方知,哲学家不是神,也是人,只是在人世间遇见令人无能为力的事情,他们说出了心思和看法,而这些思想同样可以影响任何人。
哲学家都爱了谁?
7.4
黄鼎元 / 2024 / 台海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