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猫捕鸟:生态平衡大危机?
野猫捕鸟:生态平衡大危机?
近年来,野猫捕食鸟类的现象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据《自然-通讯》的研究显示,在猫类的捕食食物种类中,鸟类占比高达47.07%。在美国,每年被猫杀死的鸟类多达40亿只,这一数字令人感到触目惊心。在澳大利亚,每天被猫杀死的鸟类多达100万只,平均每年杀死3.78亿只鸟,其中不乏有许多是濒危鸟类。
野猫对生态系统的威胁远不止于此。它们通过捕食、干扰、疾病传播等方式影响生物多样性。研究指出,猫类是机会主义捕食者,其捕食范围广阔,包括了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以及无脊椎动物和蝴蝶蜻蜓等。除了捕食和干扰,猫类还会带来疾病的传播,进而威胁鸟类生物多样性。家猫是多种疾病的传播者,包括弓形虫病、狂犬病(较为罕见)和猫白血病等。这些疾病可以对广泛的脊椎动物种群造成显著影响,甚至导致一些受威胁物种的死亡。
面对这一生态危机,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措施。TNR(抓捕-绝育-放归)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有效方法。例如,在南京某小区,爱心业主和物业通过TNR、科学喂养、鼓励领养等方法成功控制了小区流浪猫的数量。他们对小区里近80只流浪猫都做了绝育,四年下来小区内流浪猫数量已经趋于稳定。同时,小区里还安置了11个自动投喂的机器,物业人员每三天会往机器里添食。此外,他们还搭建了约一百个温暖的猫窝,并放置在小区较为隐蔽的灌木丛里,给小区流浪猫安心栖身。
在城市中,智能猫屋等创新管理模式也在尝试应用。例如,在南京街头出现了一款名为“街猫”的智能流浪猫管理猫屋。用户可以在线申请爱心猫屋,成为守护人,在综合考虑环境、安全、卫生等条件后,这个“蓝色小猫屋”被投放进社区。猫屋里共有三个摄像头,全方位监控流浪猫的动向,只要有猫进入,系统便会发出提示。而“街猫”APP用户,可以进行在线投喂,看到猫咪在猫屋的进食过程,实现“云养猫”。
然而,如何让小区流浪猫与人和谐共存一直是社区管理的难点。研究者提出,过量投喂是社区流浪猫外源输入的一个原因,这样会导致TNR(Trap捕捉-Neuter绝育-Return放归)的速度跟不上繁殖的速度。维持一个区域内猫的数量稳定,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要增加投喂的地点或投喂量。在一个环境内,保持适当的猫的密度,并将投喂点尽量分散,使猫的生存空间与势力范围得到尊重,从而减少他们之间因为争夺食物而产生的打斗。换句话说,在开展TNR实践、能够确定投喂人及投喂点数量的区域,适量投喂是可行的。
除此之外,不要遗弃猫咪,用领养替代购买,都能够有效抑制猫种群的更新迭代。因为饥饿的、没有人投喂的无主猫,不只是捕食能力会被强化,演化出捕食高手,对鸟类的捕食能力增强,而且在城市里他们主要以垃圾为食,生病的数量也会增加,整个城市的卫生与外观都会受到影响。
猫在城市中的生态角色问题算是一个开放的问题,应该欢迎更多关心城市生态与动物健康的人来继续去实践和研究。我们应当在保护鸟类的同时,也要关爱流浪猫,通过科学管理和人文关怀,实现生态平衡和动物福利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