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每天洗澡反而不利于健康,正确方式是……
哈佛研究:每天洗澡反而不利于健康,正确方式是……
哈佛医学专家最新研究发现:每天洗澡可能对皮肤健康不利。这项研究颠覆了很多人对个人卫生的传统认知。那么,正确的洗澡方式应该是怎样的呢?
过度洗澡的危害
哈佛健康出版社高级编辑、医学专家罗伯特·史梅林博士指出,从健康角度看,每天洗澡不能改善人的健康,反而有可能会导致皮肤问题。正常健康的皮肤会保留一层油脂,并保持“有益”细菌和其它微生物的平衡。洗热水澡时会去除这些油脂,伤害皮肤,可能导致皮肤干燥、发炎或发痒。干燥、皲裂的皮肤可能会让细菌和过敏原突破皮肤应提供的屏障,从而导致皮肤感染和过敏反应。
一生中频繁洗澡或淋浴,还可能降低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能力。史梅林博士认为,洗澡时使用的抗菌肥皂,实际上可以杀死正常细菌,这会破坏皮肤上微生物的平衡,而人体的免疫系统需要一定程度的正常微生物、污垢和其它环境刺激,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和免疫记忆。
正确的洗澡方式
那么,怎样才是正确的洗澡方式呢?专家们给出了以下建议:
1. 控制洗澡频率
纽约大学朗格尼健康中心皮肤外科医生兼皮肤科副教授玛丽·史蒂文森认为,正常情况下,应该每两到三天洗一次身体。洗澡的频率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个人的皮肤、年龄和活动水平。
2. 适度控制水温
冬天洗澡水温保持在38到40摄氏度之间最为适宜,而超过42摄氏度则被认为是过热的。水温过高会破坏皮肤油脂层,导致干燥、瘙痒等问题。
3. 选择合适的洗浴产品
选用温和的洗浴产品,通常推荐弱酸性的沐浴露。因为人的皮肤本身就是弱酸性的,这样的产品能够更好地匹配皮肤的自然pH值,对皮肤更加温和,减少刺激,从而降低发生皮肤问题的风险。
4. 避免过度搓澡
适量地搓澡可以帮助去除表面的死皮和污垢,但过度搓澡则可能对皮肤造成伤害,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出现干燥、瘙痒甚至炎症等问题。因此,建议采取温和的方式进行清洁,避免过度搓洗。
5. 控制洗澡时间
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尤其是经常洗澡的人。为了保持皮肤的水分平衡,关键不在于延长洗澡时间,而在于使用保湿产品来锁住皮肤内的水分。如果发现洗澡时间较长或洗澡后皮肤有干燥、紧绷的感觉,建议在彻底擦干身体之后,立即涂抹保湿产品,如润肤霜或身体乳液。
特殊人群的洗澡注意事项
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皮肤干燥敏感,洗澡频率更应适度,冬季每周1次,春秋季每周2次,夏天每周5次。水温应控制在37-40度,使用温和洗护用品,并做好保湿护理。
此外,浴室安全也非常重要。浴室应安装防滑地砖或防滑垫,扶手或抓杆,座椅或淋浴椅等设施,以确保老年人的安全。
结语
正确的洗澡方式不仅能保持身体清洁,还能保护皮肤健康。过度清洁反而会破坏皮肤的天然保护层,导致各种皮肤问题。根据个人情况调整洗澡频率和方式,选择合适的洗浴产品,注意水温和洗澡时间,才能真正达到清洁和保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