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震动态追踪: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筑牢防灾减灾防线!
西藏地震动态追踪: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筑牢防灾减灾防线!
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措果乡附近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截至1月8日12时,地震已造成126人遇难,188人不同程度受伤。西藏自治区应急指挥部已决定将此次地震应急响应级别从二级升级为一级。
地震影响与应急响应
人员伤亡情况
截至1月8日12时,地震已造成126人遇难,188人受伤,其中28名重症人员已转移至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救治。
基础设施损毁
截至1月8日12时,已有3609户房屋倒塌。当地不少房屋为土坯房,结构松散,地震后容易开裂整体倒塌。震中20公里范围内的村庄和乡镇,许多房屋出现严重损坏。定日县、拉孜县部分区域停电,国省干线公路及部分农村公路路段不同程度受损,定日县长所乡、曲洛乡等部分通信受损严重。经过抢通,震区通信、道路和电力已基本恢复。
应急响应
目前,西藏自治区应急指挥部已将地震应急响应升级为一级,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将国家救灾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二级。
地震发生后,西藏自治区立刻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协调指挥救援行动。截至1月7日19时,西藏共调集各级应急救援、消防救援、森林消防、公安干警、部队官兵以及社会应急救援力量1.2万余人,全力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灾民安置与物资保障
截至8日12时,已设置187个安置点,已转移安置受灾群众4.65万人。物资保障方面,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前期调拨2.2万件中央救灾物资基础上,再次向灾区增加调拨棉被、折叠床等2万件中央救灾物资,重点支持受地震影响较重的定日县及周边地区开展救灾救助工作。
原因分析与趋势研判
地震原因分析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组织专家对此次地震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定日发生的6.8级地震,震中地处青藏高原,而西藏本就是我国发生地震最频繁的地区之一。通常来说,西藏地区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在于板块运动,尤其是印度洋板块向北挤压、隆升、地壳缩短增厚和广泛的高原变形,造成了青藏高原的地震频繁现象。在这种强烈地壳形变作用下,拉萨地块及周缘断裂带活动尤为强烈。此次地震属于拉萨地块的一次能量释放,是该地区地质构造活动的直接结果。
余震活动情况
截至01月09日08时00分,西藏定日6.8级地震共记录到余震1095次,其中2.0级以下804次,2.0-2.9级258次,3.0-3.9级29次,4.0-4.9级4次,5.0级以上0次。目前最大余震为4.4级,距主震约18公里。
未来趋势研判
一般来讲,一次较大地震发生后,在其震源区及邻近区域会观测到余震活动,这些余震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强度和次数上逐渐减弱,过程中也会存在起伏活动。因此,原震区及附近地区近几日仍存在发生有感地震的可能。居民和救援人员应时刻保持警觉,尽量远离已损坏的建筑物和电力高压线塔等基础设施。一旦发生较强余震,应立即前往开阔地带或应急避难场所。
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建议
加强监测预警与信息传播
强化震情监测:不断升级地震监测技术,扩大监测网络覆盖,确保实时、精准地捕捉地震活动信息。
权威信息发布: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地震预警信息及灾后救援进展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公众。
提升应急响应与处置能力
完善应急预案: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更新和完善地震应急预案,确保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强化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多部门、多层级的地震应急演练,提升区域的应急响应速度和协同作战能力。
提升响应速度:升级现有物联设备,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确保灾害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组织人员疏散,救早救小救初期。
提升救援效率:加强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救援装备水平,确保在地震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加强安全宣传与知识科普
提升公众认知:通过宣传教育、专题讲座等形式,提升公众对地震风险和房屋抗震重要性的认识。
普及自救技能:多渠道宣传公众基本的地震自救技能和逃生方法,提高公众在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房屋安全鉴定与加固改造
全面安全排查:对区域房屋进行全面、系统的安全排查,特别是老旧小区和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确保不留死角。
及时加固改造:根据排查结果,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进行及时加固或改造,提升房屋的抗震性能。
灾后快速评估:地震发生后,迅速组织专业团队对受灾房屋进行结构安全评估,明确哪些房屋可以居住,哪些需要疏散或拆除,确保居民的生命安全。
城市规划与建设指导
科学规划布局: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充分考虑地震风险,避免在高风险区域建设重要设施。
抗震标准执行:指导房屋所有者按照抗震标准进行必要的加固或改造,确保新建和改扩建房屋均具备较高的抗震性能。
灾害无小事,预防要及时!通过加强监测预警、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房屋安全鉴定与加固改造以及科学规划与建设指导,可以有效地降低地震灾害带来的风险和损失,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