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了不起的能力:沟通力
一个人最了不起的能力:沟通力
沟通能力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从害怕沟通到学会表达,从自我封闭到主动交流,这是一场需要勇气和智慧的旅程。本文将为你揭示沟通障碍的根源,并提供实用的改善建议。
一、不会沟通的人,不止你一个
一个人可以害怕沟通到什么程度?
脱口秀演员鸟鸟曾调侃自己道:即便现在我被一只老虎咬了,都很难立刻喊人来救。因为如果没有人救,我只是可能会死,可是一旦有人救,我还得跟他打招呼。
在印象里,脱口秀演员都很开朗,会频繁跟观众互动,是人群里“自来熟”的那部分。可鸟鸟在台上表演时,总是低头看着地板,紧紧抓住话筒,用几乎固定的神态,安静地阐述完观点。即使在台下,她也希望自己是隐形人,不用和别人说话:每次集体活动,总是靠边坐;等电梯遇到老板,就改走楼梯;即使碰到自己喜欢的作家,也不敢上前交流。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都跟鸟鸟一样。无论是日常闲聊也好,有事请教也罢,都没有勇气跟别人交流。即使对方主动开口,他们也会紧张不已,甚至连一句话都说不出。
曾见过一网友在豆瓣小组上发出求助。他说:我现在的工作很需要沟通,可每一次沟通对我来讲都很痛苦,像是踩在舒适圈外,一直在消耗。他每次找别人沟通问题,都会做很久的思想准备,害怕同事觉得自己的问题过于低级和幼稚。沟通后又要反思有没有说对,就连对方的正常反驳,都能让他失去自信,懊恼许久。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我们生存于与他人的联系中,如果我们选择孤独,便等于选择了死亡。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着多重的身份,处于多种关系之中。没有谁可以当一座孤岛,避开人群,独自生存。懂得沟通的人,能轻松把握人际关系,过得如鱼得水。不会沟通的人,则会陷入到处碰壁,艰难前行的困境。
二、害怕沟通的人,不是胆小鬼
有人说:“我从小就怕生,沟通能力不好是性格使然,改变不了的。”事实真是如此吗?
研究发现:人们沟通失败的真正原因,其实是“自动思维”在捣鬼。指责犯了错的孩子“为什么就你事多”;一旦朋友迟到,便认定对方不尊重你;每次跟别人吵架,都觉得是对方引起的……这些不经思考的判断和话语,就是“自动思维”,是根据经验做的“下意识”行为。而当你的早年经历中发生认知歪曲时,“自动思维”就会阻碍你进行正常的沟通。
女孩小雅发现,在很多需要表达的场合里,自己总是不敢开口说话,于是她走进了心理咨询室。她说她每次参加集体活动,看到大家在热情主动地聊天,她都有加入的冲动。可她即便心里有很多想法,却还是会在开口的瞬间,打了退堂鼓。大家看小雅总沉默寡言,久而久之就不再向她发出聚会邀请,使她非常难过焦虑。
顺着小雅的成长经历,咨询师发现,每当小雅想要说出自己的观点时,妈妈总会用忽视或鄙视的态度否定她:比如“小孩子不懂就不要瞎说!”“你支支吾吾的样子太丢人了!”正是这些童年经历,让小雅形成“不要开口”的自我保护模式,塑造了“不敢沟通”的自动思维。
著名主持人奥普拉·温弗里曾说: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尽管我们有时候不够聪明,看不出原因所在。其实,每一个不会好好说话的时刻,都是错误经验在主导。每一个不敢沟通的胆小鬼,都只是自动思维偏航了。
三、我有点儿胆怯,但想和你好好说话
人为什么一定要学会好好说话?《我有点儿胆怯,但想和你好好说话》这本书里给出了最治愈的回答:因为沟通中藏着一种诀窍,学会有效沟通,哪怕我们不再试图改变或战胜对方,也能收获幸福和快乐。当我们改变看待他人的心态,从理解走向主动沟通,就能收获舒服的人际关系。
分享三条建议给一直在努力的你:
第一,对话自己的内心与自己对话,就是在开口表达之前,先倾听内心深处真正的想法与渴望。比如当朋友迟到时,你明显察觉出自己越来越不耐烦。按照往常,你可能会忍不住朝朋友发火,让本该开心的见面,生出友谊的裂痕。这时候,我们不妨试着问一问自己的心:“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你会发现,自己想要的是被人尊重珍视的感觉。明白了内心诉求后,你的沟通方式就不会是发火吵架;而是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渴望,以此引起朋友的重视,避免问题再次发生。
第二,共情式倾听他人倾听是一种温和的力量,是我们以认真陪伴的方式,传达着自己的善意。所谓的“共情式倾听”,就是暂且放下自己的想法,试着感同身受,体会对方的心情。我们要做的,首先就是安安静静地听对方把话说完,不提问,不评论。接着复述下对方的内容,确保自己接收到位,理解正确。最后是推测对方当下的情绪和核心诉求,陪着他一起找出解决方案。
第三,学会保护自己在我们越来越会沟通的同时,也许会遇到一些还没学会好好说话的人。他们会向我们发出刺耳难听的攻击,或是提出超出界限的请求。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学会保护自己了。面对语言的攻击时,不要把自己代入受害者的角色,觉得对方在故意针对你。而是要明白,这其实是对方发出的求救信号,是诉求没有得到满足的外在表现。面对不合理的请求,既要勇敢拒绝,又要学会拒绝。比如给出一个拒绝的恰当理由,甚至帮对方找到新的出路,从而让他更容易接受结果。
写在最后
朴宰莲说:沟通不仅是改善与他人关系的技巧,更是治愈内心的良药。倾听,是温暖他人的技巧,也是柔软内心的佐料。表达,是减少误解的诀窍,更是治愈自己的良药。当我们学会真正的倾听和表达,沟通将变成用理解和爱,滋润彼此的愉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