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背后的AI黑科技:颠覆动漫角色设计!
《哪吒2》背后的AI黑科技:颠覆动漫角色设计!
《哪吒2: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自上映以来,便以惊人的速度刷新着票房纪录。截至2025年2月5日,该片票房已突破50.36亿元,超越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进入中国影史票房榜前四,稳居春节档票房冠军。这部动画巨制不仅在故事内容上实现了突破,更在技术层面达到了新的高度,成为AI技术在动画电影中深度应用的典范。
AI技术的深度应用
《哪吒2》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AI技术的深度应用。据导演饺子透露,影片采用了超过1900个特效镜头和1万多个特效元素,这一数据显著高于前作。AI技术在动画制作中的应用,使得许多繁重的手工操作得以自动化完成,既提高了制作效率,也大幅提升了视觉效果的精细度。
在角色设计方面,AI辅助设计系统能够快速生成概念图,帮助动画师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设计工作。通过深度学习,AI能够模仿不同导演的风格,辅助导演构思独特镜头语言与叙事节奏。同时,基于海量影视数据,AI还能分析热门题材、情节架构与角色设定,为编剧提供灵感,甚至直接生成初稿。
在场景渲染方面,AI渲染引擎实现了逼真的光影效果和材质表现。特别是在处理水面波动、光影变化等复杂自然现象时,AI能够精确模拟自然界中的各种细节,让场景更加真实生动。例如,在《哪吒2》中,海水、浪花、熔岩等细节特效都做得十分精细且震撼,给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
特效团队的幕后故事
《哪吒2》的特效制作主要由深圳洛克特视效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该公司创始人聂华军表示,与前作相比,影片的时间长度增加到144分钟,角色数量是前作的三倍,故事体量全面升级,艺术创新的难度更大。本作中,特效镜头近2000个,主创团队达4000余人。
为了实现影片中宏大的视觉效果,团队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例如,影片中一个开海的镜头,海面被挖开的直径距离是5000米,相当于十六七个航母的尺寸,深度更是高达3700米。而海水本身就是动画电影中最难做的特效之一,这给创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在技术实现上,团队进行了大量突破。影片特效量巨大,平均每个镜头至少有5种特效元素,每个镜头的特效模拟缓存量在10T以上。例如,要做8层以上不同材质、不同速度的岩浆流体,这样复杂的镜头要反复磨六七十遍才能过。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才让洁白无瑕的玉虚宫、“万箭穿心”的哪吒和敖丙、气势恢宏的“洪流对战”等极具冲击力的画面得以完美呈现。
AI技术的未来展望
《哪吒2》的成功,不仅是一部动画电影的胜利,更标志着AI技术在影视制作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AI将在动画制作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目前,多家科技公司正在积极布局AI视频生成领域。例如,快手发布了名为“可灵”的视频生成大模型;阿里云CTO在云栖大会上宣布通义万相已全面升级,并发布全新视频生成模型;智谱AI推出AI视频工具“清影”,并开源模型“CogVideoX”。这些技术的突破,将为未来的动画制作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观众对特效的期待也水涨船高。这就要求制作方不仅要在技术上持续突破,更需在创作理念上保持新鲜感。给观众带来视觉震撼的同时,如何通过故事打动人心,这是每一位动画创作者必须面对的挑战。
《哪吒2》的成功证明,AI技术与艺术创作的完美结合,能够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作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观众要求的不断提升,中国动画在全球舞台上将显得愈加重要。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动画作品将继续突破技术与艺术的界限,开启全新的视觉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