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航母出售风波:威尔士亲王号何去何从?
英航母出售风波:威尔士亲王号何去何从?
近日,英国媒体爆料称,英国皇家海军正在考虑出售耗资35亿英镑建造的“威尔士亲王”号航空母舰,以缓解资金短缺问题。这一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不仅因为其高昂的成本和频繁的机械故障,更因为它折射出英国海军实力的衰退。尽管英国官方随后否认了这一说法,但这一传闻背后,反映出的却是英国海军面临的现实困境。
建造坎坷:从“海上明珠”到“问题儿童”
作为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的二号舰,“威尔士亲王”号自问世以来就命运多舛。该航母于2011年5月正式开始建造,2019年12月列装服役,虽然表面上缩短了工期,但实际上却埋下了诸多隐患。
经费不足是困扰该航母项目的主要问题。为了压缩成本,英国政府在设计阶段就提出了“风险要低、注重成本”的原则,这导致航母的多项性能指标被迫降低。例如,放弃了更为强劲的核动力,转而采用燃气轮机为主要动力;在舰载机选择上,直接使用美军的F-35B,而不是研发新一代舰载机。
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经费紧张,该航母的自卫武器系统配置也相对薄弱,仅配备了3座MK-15密集阵近程防御系统和4座DS30B型30毫米舰炮,这在现代海战中显得捉襟见肘。
故障频发:双航母运行难以为继
服役后的“威尔士亲王”号表现令人堪忧,频繁出现各种技术问题。2022年8月,在前往美加英联合军演途中,该航母右舷螺旋桨轴意外断裂,维修时间超过半年。更令人尴尬的是,维修人员还发现左舷螺旋桨在安装时也没有对准。
除了动力系统问题,该航母还多次发生漏水事故。2020年,该航母接连发生两起严重漏水事故,其中一次动力舱积水深度达1米,导致多台电气设备受损,维修时间近半年。
由于故障频发,这艘航母逐渐沦为“伊丽莎白女王”号的“备份舰”,频繁扮演“临阵换舰”或“来回顶班”的角色,机油、飞机升降机的传动链、燃料舱中的过滤器等多种装备,不断交付给“伊丽莎白女王”号使用。
经费困境:出售传闻背后的深层逻辑
面对高昂的维护成本和有限的国防预算,英国政府不得不重新评估两艘航母的运营策略。据统计,英国2023年国防支出约合600多亿美元,而两艘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的维护成本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维护成本不仅包括各类燃料、人力、保养成本,还要考虑到航母的器材损耗率、弹药消耗量和装备折旧率等。
此外,英国皇家海军目前唯一的综合补给舰“维多利亚堡”号已服役30年,接近退役年限。这将进一步加剧英国航母的运营困境。
潜在买家:印度或成最终接盘者
如果英国真的决定出售“威尔士亲王”号,最有可能的买家是印度。随着中国进入“三航母”时代,印度对“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印度也具备一定的资金能力,可以为英国“接盘”。
不过,出售航母并非易事。航母的使用和维护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和训练有素的人员队伍。即使印度有意购买,也需要时间来建立相应的配套体系。
未来展望:英国海军的十字路口
“威尔士亲王”号航母的去留,不仅关系到英国海军的实力,更折射出英国在全球战略中的定位。英国前国防大臣本·华莱士指出,在过去的20年里,英国武装部队没有能够向北约提供他们所声称的能力。这一事件引发了对英国国防政策的深刻反思:要么为军队提供适当的资金,要么未来的首相需要向公众承认,他们希望英国在世界舞台上成为一个跟随者,而不是领导者。
无论最终决定如何,“威尔士亲王”号航母的命运都将成为英国国防政策的重要转折点。这艘承载着英国海上雄心的巨舰,最终将驶向何方?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英国海军的未来,更牵动着全球军事格局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