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南京六朝古建: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南京六朝古建: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引用
百度
11
来源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8222353741854652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27A078RM00
3.
https://www.nanjing.gov.cn/zgnjsjb/jrtt/202407/t20240729_4725340.html
4.
https://mparticle.uc.cn/article_org.html?uc_param_str=frdnsnpfvecpntnwprdssskt#!wm_cid=663812655957412864!!wm_id=c631fd946ce7455d9167dcfd9e2ddf1f
5.
https://www.nanjing.gov.cn/zgnjsjb/jrtt/202410/t20241001_4779086.html
6.
https://hk.trip.com/moments/detail/nanjing-9-120122951/
7.
https://hk.trip.com/moments/detail/nanjing-9-122309776/
8.
https://www.nju.edu.cn/info/1056/383621.htm
9.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7653ad2e4b03da919f56393.html
10.
https://jsnews.jschina.com.cn/jsyw/202410/t20241018_3512935.shtml
11.
https://www.2gather.link/article/353/%E9%B4%A8%E9%83%BD%E8%80%81%E5%8D%97%E4%BA%AC%20%E7%8B%82%E8%B2%BC%E6%96%B0%E6%99%AF%E9%BB%9E%20%E7%89%9B%E9%A6%96%E5%B1%B1%E6%9C%80%E7%89%9B%20%E5%A4%A7%E5%A0%B1%E6%81%A9%E5%AF%BA%E7%84%A1%E5%AF%BA

2024年7月,南京中华门外的西街遗址考古工地传来重大发现:3100多年前的“长干古城”现身,六朝梁代御道、门址重见天日。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中国都城考古的空白,更彰显了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历史地位。

01

创新保护:让文物“先知先觉”

西街遗址的考古发现,得益于南京在全国率先实施的“先考古、后用地”模式。这种将文物保护工作由“被动跟进”变为“提前主动”的创新机制,让考古工作者得以在土地开发前就介入勘探,有效保护了地下文物。

“过去是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进行考古工作,往往容易产生矛盾。”西街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陈大海回忆道,“而现在,我们在土地出让前就早早介入,这种预防性保护让文物得以‘先知先觉’。”

在“先考古、后用地”的制度保障下,近十年来,南京相继发现了明故宫皇城遗址、大报恩寺遗址、官窑山明代窑场遗址等一批重要文物遗迹。2023年,南京市考古前置工作更是入选江苏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大案例。

02

科技赋能:让古建“触手可及”

在南京城墙博物馆,一件特殊的“展品”引人注目——全长25.091公里的南京明城墙。这座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城垣,如今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了“云端”展示。

“云享城墙”平台运用数字孪生、3D建模等科技手段,串联各遗产点的航拍实景,让参观者足不出户就能云游城墙。同时,博物馆还设置了多处展览空间,打造出“沿线展览聚落”,让游客在行走中感受历史的脉搏。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座650多岁的文化遗产,南京城墙管理部门建立了监测预警平台,全线安装263套自动化监测设备,对震动、裂缝、风化等情况进行24小时监测。这种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文物保护水平,也让历史建筑焕发出新的生机。

03

城市更新:让历史与现代和谐共生

2024年9月,南京发布《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未来三年将重点实施204个工程项目,涵盖地下管网改造、老旧小区整治、市政基础设施提升等多个方面。这一计划获得中央财政8亿元支持,为南京在城市更新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老城南片区,小西湖项目探索出一条“小尺度、渐进式、微更新”的保护路径。通过保护修缮、功能置换、业态提升等方式,既保留了历史风貌,又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如今的小西湖,已成为游客体验南京传统民居生活的新去处。

在晨光1865创意园,一座建于1932年的白色法式小洋楼静静矗立。这里曾是民国时期的兵工专门学校,如今已成为文创产业的聚集地。绿色的半圆形窗户、空旷的长廊、圆形的玻璃灯,在阳光透过枫杨树洒落的光影中,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现代的活力。

04

文化传承:让古建融入现代生活

在南京,古建筑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历史遗迹,而是融入现代生活的文化空间。鸡鸣寺的黄墙“佛”字,成为年轻人打卡的网红地标;牛首山佛顶宫,以其40亿元打造的华丽内饰,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江南水泥厂的工业遗存,见证了城市的工业发展历程,如今已成为影视拍摄的热门取景地。

夜幕降临,登上南京城墙,鸡鸣寺的轮廓在晚霞中若隐若现,玄武湖的波光倒映着璀璨的灯光,南京站的灯火闪烁着现代的气息。这一刻,历史与现代在这里交汇,诉说着这座六朝古都的永恒魅力。

南京,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都,正以创新的思维、科技的力量、人文的情怀,让古建筑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在这里,每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每一处更新都在续写着未来的篇章。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在南京,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转角会遇到怎样的惊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