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佑医疗国际推荐:血小板减少症的权威指南
妙佑医疗国际推荐:血小板减少症的权威指南
血小板减少症(Thrombocytopenia)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其特征是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范围(<150 x 109/L)。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血液凝固和止血,因此血小板减少会导致出血倾向,轻则表现为皮肤紫斑、牙龈出血,重则可能导致内脏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Mayo Clinic权威指南:病因与诊断
病因
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可分为三大类:
生成不足: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是主要原因,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此外,营养缺乏(维生素B12、叶酸)、药物副作用、放射线暴露等也可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
过度消耗:免疫性破坏是最常见原因,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其他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疾病也会导致血小板过度消耗。
分布异常:脾功能亢进时,大量血小板被滞留在脾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
诊断
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
- 全血细胞计数:检测血小板数量
- 骨髓检查:评估造血功能
- 抗体检测:排查免疫性因素
- 凝血功能检查:评估出血风险
治疗方案
Mayo Clinic推荐的治疗方案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因不同而有所区别:
观察等待:对于轻度血小板减少且无明显出血症状的患者,可先观察,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
药物治疗:
- 皮质类固醇:一线用药,可抑制免疫反应,减少血小板破坏。
- 免疫球蛋白:短期提升血小板计数。
- 利妥昔单抗:针对B细胞,减少抗体产生。
-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促进血小板生成。
血小板输注:适用于严重血小板减少(<20 x 109/L)或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
脾切除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脾脏,减少血小板破坏。
最新研究进展
近期,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在ITP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团队首次前瞻性评估了新型CD38单抗(CM313)治疗ITP的安全性和疗效。研究结果显示,95.5%的患者在接受8周治疗后达到主要疗效终点,中位累积缓解持续时间长达23周。
CD38单抗通过靶向结合CD38分子,不仅能清除长寿命浆细胞等抗体分泌细胞,还能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从而快速提升血小板水平。这一发现为ITP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
日常管理和预防
- 避免外伤:减少出血风险
- 定期监测:定期检查血小板计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药物管理:遵医嘱用药,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
血小板减少症虽然常见且可能危及生命,但通过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随着新型治疗方法的不断涌现,患者的预后正在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