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螺旋CT筛查:双肺多发小结节的新发现
低剂量螺旋CT筛查:双肺多发小结节的新发现
近年来,随着低剂量螺旋CT技术的普及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多的肺部结节被早期发现。其中,双肺多发小结节的检出率显著上升,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将从低剂量螺旋CT筛查的价值、多发肺结节的病理特征、临床治疗策略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等方面,全面探讨这一重要医学问题。
低剂量螺旋CT:肺结节筛查的利器
低剂量螺旋CT是目前肺结节筛查的主要手段,具有辐射剂量低、分辨率高的特点,特别适合肺部筛查和随访观察。与传统CT相比,低剂量螺旋CT的辐射剂量仅为1mSv以下,是传统CT的1/5-1/6。在肺结节的筛选与追踪中,常用的方法就是使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如果在肺部有一个小于6mm的结节,可以定期做一次扫描,并对其进行追踪;如果一个结节的大小在6-8 mm之间,可以在三个月之内做低剂量螺旋CT检查,如果没有明显扩大,可以在六个月之内做低剂量螺旋CT检查,这样可以减少身体受到的辐射剂量。低剂量螺旋CT的优势在于,与常规CT做对比,辐射剂量比常规CT的剂量低,因为肺部是含气脏器,射线比较容易穿过,所以低剂量CT广泛应用于肺部的筛查。
双肺多发小结节:定义与分类
双肺多发小结节是指影像学上表现为2个及以上、直径≤30毫米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肺部阴影。其良恶性判断需要综合考虑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边缘情况、实性成分比例等因素。
根据CT影像学中观察到的结节密度,可将结节分为实性肺结节和亚实性肺结节。实性肺结节是指在CT图像上呈现的高密度且结节内看不到血管和支气管影的结节。亚实性肺结节又分为纯磨玻璃结节和混合磨玻璃结节,其中纯磨玻璃结节内无实性成分,可看到血管和支气管影的稍高密度影,就好比鸡蛋清,可以看到其中的结构;混合磨玻璃结节是指结节内某些区域的支气管和血管影被更高密度的白色阴影掩盖,另有某些区域内密度稍低,并未遮盖,也就是该结节一部分是实性密度影,另一部分是纯磨玻璃影,就好比蛋清包绕着蛋黄。
多发肺结节的临床治疗策略
多发肺结节的治疗需要个体化评估,主要根据主病灶的特征来决定。对于不需要立即手术的患者,需要定期随访观察。如果手术,通常采用“抓大放小”的手术原则。
对于多发结节的随访频率及时间应基于最大/最可疑的结节进行评估,且每个结节应独立进行评估,除非病理明确诊断为转移。对于高度怀疑转移性病灶应考虑进行病理学活检。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支气管镜下活检对多个病灶进行病理学评估。对于患者因多发结节导致治疗方案选择困难时,建议采用多学科讨论方式确定治疗方案。
多发肺结节的预后影响
多发肺结节的预后与单发病变相比,主要取决于结节的性质和处理时机。如果及早发现和治疗,预后通常较好。肺结节在0.5公分以下,只需追蹤觀察;0.5-1.0公分大小的結節,建議三至六個月再追蹤一次;而1.0公分以上,看起來如毛玻璃狀異常,判斷可能為惡性時,則應進一步檢查及治療。
一位50岁女性,在澄清医院健康检查时,以肺部电脑断层发现肺部有兩個1.2公分的肺结节,同时又有十二颗小於0.5公分的肺结节。经杜承哲医师诊断,为典型的毛玻璃样病變,雖有這麼多的肺结节,卻無明顯的惡性特徵,的確少見。由於肺臟器官內大部份都是空氣,針對沒有症狀的腫瘤,可以採取低劑量電腦斷層進行掃描,就能清楚及早發現。若是有症狀,則建議透過胸腔內科門診盡速安排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效果才能好。杜醫師專業判斷後表示,如果全部予以手術切除,恐嚴重影響她的肺功能,最後採取「抓大放小、除惡安良」的手術的原則,決定手術切除較大且恐發展為惡性的兩個較大肺結節,其他小結節只要追蹤即可。經微創手術後,恢復非常良好,持續追蹤三年亦無復發跡象,其他保留未切除的肺結節,如預期在追蹤過程中,穩定無變化,則無需切除。
结语
双肺多发小结节的发现和处理是一个复杂的医学问题,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医生需要根据结节的特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则需要积极配合,定期随访。通过低剂量螺旋CT筛查和多学科协作诊疗,可以及早发现和治疗肺结节,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