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书写强军之路
影视作品书写强军之路
昨天是八一建军节,人民军队已走过97年光辉岁月。从八一南昌起义开始,人民军队筚路蓝缕、浴血荣光,从小米加步枪淬火锻造成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近百年的建军史上,有气壮山河的伟大战役,有精彩绝伦的军事谋略,有惊天动地的英雄故事。这些都成为影视创作者的艺术源泉和精神富矿,在无数经典作品里留下永不磨灭的番号和彪炳史册的丰碑。
展现军旅文化的核心价值
从既有艺术经验来看,凡是成功的军事题材影视作品,首先要吃透军旅文化的核心价值和内生动力。由于军事集团的特殊使命和社会功能,使得军队有着与普通民众或者民间团体迥然不同的文化底色。军旅文化是军事题材影视创作最独特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左传》指出:“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军事集团的任务是防止暴乱、制止战争、保卫安全、巩固疆域、稳定民心、团结人民并促进国家繁荣。千百年来,中国的军旅文化形成以武德文化为母题的精神底色,崇尚“图国忘死,贞之大”的民族气节,强调“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集体意识,推崇“以身殉国,壹意而已”的牺牲精神,养成“居则有礼、动则有威”的行为作风。
自1927年建军以来,人民军队继承中华优秀军旅文化并在近百年的军事斗争中形成不朽的军魂。“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成为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只有深刻领悟军旅文化,才能抓住军事题材创作的灵魂,才能真正理解和诠释军人坚不可摧的革命意志、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令行禁止的严明纪律和亲如兄弟的战友情谊。《大决战》《跨过鸭绿江》等作品中那些运筹帷幄、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将领们,那些以命相搏、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战士们,他们把清澈的爱、炽热的心和滚烫的血,全部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们的信仰与气节,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下军旅文化自然生发的无穷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军旅文化融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具有鲜明特征的时代主旋律。只有吃透军旅文化,了解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任务,才能够在影视作品中回答“为何作战、为谁作战、怎样作战”的基本命题,才能够得到广大观众认可。
围绕军事斗争展开叙事
军者,“开封疆、守社稷、除患害”。军事斗争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潮流的激变,也是人类命运的转向,是军事题材影视创作的主题主线,也是作品走向深刻与崇高的试金石。军事斗争是军事题材影视作品的核心竞争力,贴近实战,营造逼真的战争环境,才能够让观众沉浸其中。井冈山、大渡河、平型关、上甘岭、长津湖……这些发生过军事斗争的地方成为影视创作者反复再现的艺术场景。人民解放军的根本职能是打仗,战斗力是军队建设的唯一标准,也是军事题材创作必须牢牢把握的创作基调。像是《大决战》《跨过鸭绿江》等作品里那些壮怀激烈、史诗般的战争场面,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人民军队“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革命意志并获得极大的艺术震撼。
“兵者,诡道也”。上兵伐谋,用兵之道讲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是谋略与智慧的融通,是胆识与勇气的结合,是声东击西与直取苍龙的重奏。军事斗争中的战略战术,既富有戏剧性又充满悬念感,是军事影视创作最具表现力、最能够展开艺术想象的灵感来源。在《侦察英雄》《冰雪尖刀连》等作品中,金蝉脱壳、瞒天过海、调虎离山、暗度陈仓…….各种计谋与战法让观众循着剧中人物的视角感受到我军指战员战术谋略的精妙高超。
军队讲究“人装合一”,兵员与装备融为一体才能够在战场上生成最大战斗力。明白这一点才能够给冰冷的武器注入生命的力量,才能够充分调动视听语言展现武器装备的气度、力度和温度。《海天雄鹰》里翻越云海的航母舰载机,《大决战》里气势如虹的迫击炮,这些武器被赋予军人意志甚至被称为军人身体的一部分,成为赢得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作品吸引观众眼球、渲染军事氛围的重头戏和加分项。
塑造骨血丰满的军人形象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军事题材影视要塑造骨血丰满的英雄形象,用情用力塑造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塑造英雄并不意味着刻意拔高,而是要从人的七情六欲出发,书写角色从普通人成长为革命军人乃至战斗英雄的过程。“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好的作品,能够赋予角色鲜活的生命质感和作为普通人的意趣情怀,注重人物在性格特征和行事作风上的深度挖掘,从还原本真的角度出发走向崇高。《冰雪尖刀连》里的伍万里刚刚当兵时,在生活中吊儿郎当,在战场上怯懦胆小。然而,在战火的洗礼淬炼中,在七连一众老大哥的帮助呵护下,伍万里逐渐成长为英雄的志愿军战士。塑造军人形象要符合军旅文化的审美标准,要远离脂粉气和颓废感。要让眉宇之间的英气、冲锋陷阵时的硬气、舍生忘死的豪气、忠肝义胆的侠气、自力更生的骨气、艰苦奋斗的志气和敢于胜利的底气成为角色永不褪色的革命气节,要让一代又一代革命军人形象豪气冲天、直上云霄。
要把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军人本色刻在角色的基因里。“有灵魂”就是要在角色塑造时凸显信仰的力量。毛泽东在总结抗美援朝伟大胜利时曾指出:敌人是“钢多气少”,而我军是“钢少气多”。这“气”就是信仰给予的力量。在《冰雪尖刀连》第8集里,刚刚入伍的伍万里问指导员“信仰是什么”?指导员说道:“新中国才刚刚成立,为了保证我们的国家不被外敌侵略欺负,我们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捍卫这个国家,这就是中国军人的信仰,为了这个信仰我们愿意随时牺牲”。 “有本事”就是要着力刻画角色过硬的军事素质,要“能打仗、打胜仗 ”。《海天雄鹰》里以秦大地、谢振宇、余涛等为代表的飞行员,凭借过硬的技术和惊人的胆识,攻克舰载机着舰和起飞等世界性难题,让中国舰载机机群翱翔海空。“有血性”就是要表现横刀立马、舍我其谁、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亮剑》里的李云龙,《侦察英雄》里的梁辰,《特战荣耀》里的燕破岳等角色,他们在劲敌面前敢于亮剑,抱着视死如归的勇气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胆略,展现了中国军人不可战胜的力量。 “有品德”就是要情怀高致、志存高远、道德高尚。《和平之舟》里的海军军医张渡航和路阳,在处理突发医疗事件中沉着冷静、胆大心细,顺利遂行海军护航任务,展现了人民海军维护和平、大爱无疆的国际形象。
阐释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要聚焦强军梦,锚定“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熟悉“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的强军布局,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观察思考特定历史条件下人民军队的使命任务,拍出符合世情、国情、党情和军情的精品力作。《大决战》拍出了建立新中国所需要的军事胜利;《跨过鸭绿江》《冰雪尖刀连》拍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与当年革命先烈血洒疆场的关系;《陆战之王》《海天雄鹰》拍出了为经济社会保驾护航的国之重器。近年来,面对国际军事斗争形势的风云变幻,军事题材影视创作锚定未来高科技战争,推出一系列代表性作品,如《决胜零距离》《深海利剑》《和平之舟》《〈我们这十年〉之〈砺剑〉》等,显示我军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打赢能力的坚强决心。
2027年,我们将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100周年的光荣时刻。影视工作者要提前规划、找准选题,拍出具有中国军事特色、中国军队气派和中国军人风格的精品力作。要在创作中继承我军优良传统,努力展现军旅文化的时代风采。从井冈山到长征路,从孟良崮到长津湖……人民军队以摧枯拉朽之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争史上的奇迹。刘老庄连、黄继光连等一个又一个英雄集体是闪耀着军魂的星星之火。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民军队遂行多样化使命,守卫边防、抗疫救灾、脱贫攻坚、国际维和、撤侨护航……人民军队不愧是保卫红色江山、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柱石和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军旗猎猎、军徽闪耀,影视工作者要汲取创作灵感,为新时代人民军队树碑立传,为中国特色强军之路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