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被扣?这些情况是合法的!
工资被扣?这些情况是合法的!
“我一个月工资才5000块,公司竟然因为迟到扣了我200块,这合理吗?”“老板说业绩不好要扣绩效,可是我们根本没签过这样的合同!”面对工资被扣的情况,很多打工人感到困惑和无奈。今天就来聊聊,哪些情况下扣工资是合法的,以及如果遇到不合理扣款,我们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案例:20万工资被扣引发的争议
2019年9月,江某入职某医疗公司从事内勤兼销售工作,每月薪资由基本工资24000元、内勤绩效6000元组成。根据公司考勤制度规定,员工上下班应进行考勤管理,未经批准无故不上班,单次迟到、早退,或未经审批外出、离岗超过60分钟以上,视为旷工一天。每月累积迟到和早退时间大于10分钟小于30分钟的,扣当月工资的1%;每月迟到超过3次,从第4次开始每迟到1次视为旷工1天;员工每旷工1天,扣除当月工资的8%。
2020年11月30日至2021年11月30日期间,公司依据考勤制度及江某考勤记录,在江某工资中实际扣款总计209400元。江某遂申请劳动仲裁,主张公司以多次旷工为由扣除工资于法无据,要求支付讼争期间工资差额。
法院判决:扣款应符合公平原则
法院经审理认为,用人单位可以通过规章制度,对劳动者迟到的行为进行处罚并扣除相应未提供劳动时间对应的部分工资。但是,用人单位行使管理权亦当合理且善意,普通用人单位不具有罚款权,如为了惩罚而扣除多倍的工资,既有悖法律规定,也不符合情理,按劳动者日工资扣发相应缺勤期间的工资较为公平合理。
现双方一致确认讼争期间江某被扣除工资209400元,结合江某的实际缺勤时间,经核算,江某因缺勤被扣除的工资应为12781.90元,故人民法院判决公司支付江某2020年11月30日至2021年11月30日期间工资差额196618.10元。
哪些情况下扣工资是合法的?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此外,以下情况用人单位也可以扣除工资:
- 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
- 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
- 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
- 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
遇到不合理扣款怎么办?
如果认为扣款不合理,员工可通过以下方式维护权益:
- 协商解决或申请调解
- 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要求责令支付工资及赔偿金
- 提起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
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时需要携带:
- 本人身份证
- 用人单位全称、负责人姓名及联系电话
- 能证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上班的相关证据
申请劳动仲裁需要提交的材料:
- 劳动仲裁申请书(详细陈述申请事项事实理由,一式两份或按被申请人人数提供)
- 申请人身份证明及复印件
- 委托代理人的《授权委托书》及身份证复印件
- 被申请人工商注册信息资料
-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如劳动合同、工作证、工资表等)
- 《提交证据材料清单》一式两份
温馨提示
- 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需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并向劳动者进行公示,才可以作为对员工“罚款”的依据。
- 病假期间的工资计算有特殊规定,通常依据员工的工龄和休假时间来确定,但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 维权过程中要注意时效性,一般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遇到工资被扣的情况,首先要冷静分析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如果确实存在不合理之处,要勇于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记住,了解相关法规和维权流程是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