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歌者:视障歌手萧凯恩的音乐人生
黑暗中的歌者:视障歌手萧凯恩的音乐人生
2023年4月8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评选”揭晓,香港视障歌唱演员萧凯恩的名字赫然在列。这位90后女孩,用她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感动了整个中国。
从黑暗中走来的音乐天才
1990年,萧凯恩出生在香港一个普通家庭。然而,命运似乎对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三个月大时,她被诊断出患有眼癌,不得不摘除双眼眼球。但这场突如其来的打击,并没有击垮这个小女孩。
5岁时,萧凯恩问爸爸:“看不见是不是就没有用?”这个问题,道出了一个视障儿童内心的迷茫与不安。但幸运的是,她的家人发现了她的音乐天赋,决定让她学习音乐。起初学钢琴时,很多老师都不相信一个盲人孩子能学会,但萧凯恩没有放弃。她通过摸盲文点字乐谱和听录音反复背诵,一点一点学会了弹钢琴。学习唱歌时,她更是要把旋律和歌词都背下来,通过千遍的练习才能熟读。
2012年,萧凯恩被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录取,成为该校首位视障学生。在这里,她不仅学习声乐,还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2014年,她通过考试获得钢琴和声乐演奏级认证。2015年,她被评为香港第18届十大“再生勇士”之一。20岁时,她已赢得超过70个音乐比赛奖项。这些成就,对于一个健全人来说都难以企及,而萧凯恩却在黑暗中创造了奇迹。
音乐之路:用声音传递爱与希望
音乐不仅是萧凯恩的爱好,更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形容音乐像不可分离的家人或朋友,经常围绕在旁。当遇到困难时,她会暂时离开音乐,去做做曲奇、看看书,然后再尝试与音乐沟通。这种与音乐的互动,展现了她对艺术的深刻理解。
在追求音乐梦想的同时,萧凯恩始终保持着一颗感恩的心。她多次表示,自己的成就离不开家人、老师和朋友的支持。在学习过程中,她遇到了许多良师益友,如声乐系主任阮妙芬教授、歌剧与声乐指导副教授徐惟恩等。他们的悉心教导和鼓励,帮助她克服了视觉障碍带来的困难。
萧凯恩的目标远不止于个人成就。她希望尝试歌剧这种更具挑战性的艺术形式,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和欣赏歌剧。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她不断进修,学习相关知识和技巧。在演出中,她通过想象力去演绎不同角色,用声音、表情和动作传递歌曲的情感。
公益之路:用音乐点亮他人的人生
萧凯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音乐人,更是一位充满爱心的社会活动家。她经常参加义演,为残障人士筹集善款。她还主动前往内地贫困山区,教当地的孩子们学习音乐,用艺术点亮他们的生活。
萧凯恩的梦想是建立一所包容不同学生的音乐学校。她希望为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提供音乐教育,让他们也能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这种对教育事业的热忱,源于她在香港演艺学院学习时的美好经历。她感激学院为视障学生提供的便利设施,也感动于师生之间的互助精神。
女性力量:用坚韧精神照亮未来
萧凯恩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传奇,更是女性力量的生动写照。在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的访谈中,她提到:“女性要想在职场和生活中取得成功,首先要拥有一种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于对自己的认知与肯定。”萧凯恩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种自信和坚持。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各个领域展现出非凡的力量。她们用自己的才华和毅力,打破了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萧凯恩的故事告诉我们,女性的力量不在于外在的完美,而在于内心的坚韧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萧凯恩曾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你努力,就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人。”这句话不仅是她的人生信条,更是对所有人的鼓舞。她用自己的经历证明,即使身处黑暗,也能用音乐照亮世界;即使面临困境,也能用坚韧精神开创光明未来。萧凯恩的故事,将激励着更多人勇敢追梦,用爱与希望点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