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巨婴"现象: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心理难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巨婴"现象: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心理难题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73624895_121124619

"巨婴"现象近年来在互联网上引发热议,成为反映当代社会心理问题的热门话题。本文通过分析三个典型案例,探讨了"巨婴"心理现象的类型与特征,并深入剖析其成因,为提升国民心理素养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

何为"巨婴"?

"巨婴"一词近年来成为网络流行语,用于指心理滞留在婴儿阶段的成年人。《人民日报》对"巨婴"的定义是:这类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规则意识,没有道德约束,一旦出现超乎自己预期的情况,就会情绪失控,产生过激的非理性行为,给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巨婴"案例的归纳与介绍

本文选取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巨婴"案例进行分析:

  1. "48岁海归啃老"被母告:一位拥有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工程硕士学位的48岁男子,回国后一直待在家里不工作,靠母亲的退休金度日。母亲因患尿毒症身心俱疲,无奈之下将其告上法庭,但最终因儿子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撤诉。

  2. "高铁霸座"事件:一名在韩国留学的博士生,在G334次列车上霸占他人座位,拒绝归还,甚至要求乘务员提供轮椅,最终导致当事女乘客被安排到商务车厢。

  3. "公交车坠江"事故:一名乘客因错过下车地点与公交车司机发生争执,双方互殴导致车辆失控坠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巨婴"心理现象的主要类型与特征

从媒体报道和互联网讨论来看,"巨婴"心理现象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1. 惯于依赖的"巨婴":这类人具备独立生活能力却主动放弃独立生活,如案例中的海归男子,拥有高学历却选择"啃老"。

  2. 自私自利的"巨婴":只看得到自己的需求,缺乏为他人考虑的能力。如高铁霸座者,完全无视他人的合法权益和公共秩序。

  3. 任性肆意的"巨婴":罔顾社会规则,浪费或破坏公共资源,毫无社会责任感。如公交车坠江事件中的乘客,因个人目的未得到满足就失去判断力和自控力。

"巨婴"心理养成的原因分析

"巨婴"心理的养成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1. 包办代替的家庭养育环境:一些家长对孩子一味溺爱,凡事包办代替,催生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和依赖心理。

  2. 竞争性的教育和社会氛围:过度强调竞争和效率,导致人们将其他人都视为竞争对手,缺乏命运共同体的连带意识。

  3. 欠缺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的社会文化:一些人习惯性地相信"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助长了"巨婴"心理。

培养和提升国民心理素养的教育思考

针对"巨婴"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以德育和劳动教育为重点,塑造新时代家庭养育文化:强调道德教育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促进家庭树立正确的家教家风。

  2. 倡导合作共进的教育理念,树立命运共同体价值观:鼓励合作学习,减轻学生的竞争压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营造知法守法的社会氛围: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本文原载《青年发展论坛》2021年第1期,作者何芳,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