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蒋介石告诉三妻陈洁如:一辈子只爱她一个人,宋美龄却把她当小三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蒋介石告诉三妻陈洁如:一辈子只爱她一个人,宋美龄却把她当小三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31979287_121711503

在蒋介石的一生中,有四位女性曾走进他的生活。其中,第三任妻子陈洁如的经历尤为曲折。她陪伴蒋介石度过了风雨飘摇的7年,却在蒋介石即将登上权力巅峰之际被无情抛弃。这段感情纠葛,不仅影响了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姻,也成为历史长河中一段令人唏嘘的故事。

蒋介石和宋美龄的结合,至今仍是一段佳话,他们郎才女貌,珠联璧合,既是生活中的好伴侣,也是政治舞台上的好搭档。蒋介石位高权重统领千军万马,宋美龄精通外语善于外交公关,两人志同道合比翼双飞,堪称民国第一伉俪。
对于宋美龄来说,民国第一夫人的头衔当之无愧,应该风光无限,母仪天下。可在她心里总有一个女人的名字让她不安、不自信还有醋意大发,此人便是蒋介石的第三任妻子——陈洁如。

先后有4个女人走进过蒋介石的生活,成为他阶段性的伴侣。第一个名叫毛福梅,蒋介石的奉化同乡,比蒋大5岁。当时还没有自由恋爱一说,两人的结合是典型的包办婚姻,1901年,蒋介石还只有14岁,尚是个懵懂的少年。
毛氏没读过书,没有文化,跟蒋介石也没有什么共同话题,夫妻感情比较淡薄。发展到后来,只要蒋介石听到毛氏的脚步声和说话声,就莫名生出一股厌恶。1921年蒋介石决定与毛福梅离婚。
蒋母和毛福梅的婆媳关系尚好,听到儿子要离婚的事,蒋母一气之下生了重病,没多久就病故了。蒋母死后,蒋介石和毛福梅达成口头离婚,毛离婚不离家,继续在蒋家老宅居住,直到1927年两人才补领了一纸离婚协议书。

毛福梅
蒋介石的第二任妻子叫姚治诚,苏州人,曾是一位风尘女子,1912年与蒋介石结合。姚治诚生的美艳,风情万种,很受蒋的宠爱。但是日子一久,姚治诚好赌的毛病就显露出来了,她几乎天天外出与名媛阔太打牌,一玩就是一整天,根本不顾家。蒋介石患了很严重的风寒在家休养,姚治诚也不闻不问,依然故我。
蒋介石对姚的冷淡非常不悦,索性搬了出来住进旅馆,姚治诚却直到3天后才来探望,蒋介石大怒,将姚骂了出去,遂起了离婚的念头。但是蒋也有顾虑,他的儿子蒋纬国认了姚治诚为母,蒋不希望伤了儿子的心,便决定与姚分居。也是直到1927年,才与姚治诚正式离婚。
也许有人会问,蒋介石也没有跟第一任妻子毛福梅离婚,怎么又招惹了姚治诚呢?这不奇怪,民国之前,中国男人是可以娶几房太太的。那时没有什么男女平等,一夫多妻不是什么稀罕事,更何况蒋介石早已与毛福梅分居,两人的婚姻也已经名存实亡了。而蒋介石与他的第三位妻子并且结为连理,也是在他前两段婚姻没有正式结束之前发生的。
陈洁如,1906年出生,浙江镇海人。1906年,蒋介石经常去张静江家做客,张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陈洁如是张静江续弦太太朱逸民的朋友,在此期间认识了蒋介石。蒋介石对陈洁如有好感,此后来往频繁。《陈洁如回忆录》中记载,蒋介石与姚治诚分居之后,1921年12月5日蒋陈在上海正式结婚。
但是在《蒋介石日记》中,却有几处和《陈洁如回忆录》中相悖的地方:比如1921年6月蒋母刚刚过世,白事还不到半年,又办红事,于礼法不和,而且在《日记》中也没有查到和陈洁如结婚相关的记载,两人结婚的准确日期依然存谜。
不过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
“1921年12月13日投宿大东旅社,陈洁如在那里等我。12月15日、17日,陈洁如陪我回住宿的公寓。”可见此时二人已经确立关系并且同居,这段关系维持了7年。

《陈洁如回忆录》和《蒋介石日记》的说法到底孰真孰假,哪个更靠得住,很难讲。但是《日记》是蒋介石亲笔所写,而《陈洁如回忆录》大部分是香港李时敏根据陈洁如的回忆代书,后来出版时,也被蒋家父子多般阻挠,直到蒋介石去世后才向世人揭开了神秘面纱。到底该信谁,请读者们见仁见智,自行判断吧。
两人同居的日子里,陈洁如是一心爱着蒋介石的,《回忆录》中记载了很多两人生活细节,从字里行间都能读出陈对蒋的“孺慕”之情。要知道1921年陈洁如还是一个15岁的小姑娘,而蒋介石此时已经34岁了,可以做陈父亲的年纪。蒋介石对陈洁如来说,既有丈夫的温柔,也有父亲的慈爱,让陈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感。
但是要知道蒋介石此时还没有与前两任妻子正式离婚,特别是和姚治诚依然保持着比较频繁的接触,1924年还带着姚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陈洁如无法容忍的,因为她的爱太过纯粹炽烈,所以绝不容许蒋介石的“三心二意”来玷污这份情感。于是陈洁如写下一封措辞犀利的“诀别信”,表示与蒋划清界限,此生永不相见。
蒋介石接到信后顿感六神无主,陈洁如对他来说意义非凡,也是他此时最爱的女人,英雄难过美人关,他立刻托张静江去探探陈的态度。得知陈并没有不告而别之后,蒋介石这才放下心来,好言抚慰,又赌咒发誓“一生只爱她一人”后终于和陈重修旧好。

1925年1月24日,孙中山任命蒋做黄埔军校筹备委员长。一切准备就绪后,4月18日,蒋介石把陈洁如从上海接到广州,自己也亲往码头迎接,算是给足了陈小姐的面子。从此之后,陈洁如常伴蒋介石左右,以校长夫人的身份频频现身各种重要场合,风光无限。
只可惜好景不长,由于蒋校长公务繁忙,陪伴陈的时间越来越少,见面时陈也总是抱怨不停。蒋介石本就是个事业型的男人,他胸怀大志,也烦透了陈洁如这种小女人式的发脾气和撒娇,夫妻关系急转直下。蒋介石认为,陈洁如虽然是个好妻子,却不是个能陪自己经历风雨的人生伙伴,他需要一个更有政治头脑的女人出现在自己身边。
很快,他的心仪目标就找到了,1926年,蒋介石又遇宋美龄,两人第一次相遇是1922年在孙中山的寓所。这一年的7月2日,宋美龄即将回到上海时,在《蒋介石日记》中写道:
“美玲将回沪,心甚依依。”
短短几个字,就把蒋对宋的爱慕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蒋对前三任妻子都是高高在上的,唯有对宋美龄,他是尊敬的甚至有些仰慕的。
1927年宋美龄回国后,蒋、宋通过电话和信件来往密切。在《日记》里,蒋介石对宋美龄的称呼从“美妹”变成“梅林”、“梅弟”,再变成“三弟”,称谓似乎变得越来越戏谑,其实感情却一步步加深。很多恋爱中人也一样,对彼此的称呼越来越大胆之时,也是关系愈发熟络的体现,蒋介石和宋美龄也正式进入了谈婚论嫁的阶段。
宋美龄与蒋介石前几任妻子不同,她出身名门,受过高等教育,还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宋美龄的父亲宋耀如还是基督教的传教士,她的母亲倪桂珍和所有的孩子都受过基督教的洗礼。基督教是明令禁止一夫多妻的,所以宋美龄提出条件,如果想跟她结婚,就必须与前几任妻子正式离婚才行。
这件事对蒋介石来说到有点棘手,虽然他和第一任、第二任妻子已经形同陌路,就差一纸文书,但是陈洁如怎么办?以陈的性格和对他的依恋,想要让她立刻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着实有些难度,万一走了极端,对自己的政治地位也有影响。深思熟虑后,蒋介石找到了陈洁如,言辞恳切提议暂时与陈离婚,迎娶宋美龄,然后送陈出国读书,5年之后再恢复婚姻关系。届时宋美龄木已成舟,也只能接受陈的身份。
天真的陈洁如真的相信了蒋介石的“谎言”,于8月19日赴美留学了,她寄希望于距离产生美,5年的分别能够让蒋介石想起自己的好,回来后还能在一起幸福的生活。蒋介石是政治家,娶宋美龄是典型的政治联姻,怎么可能因为陈洁如这一点小情小爱而改变初衷呢。果然,陈洁如出国没多久,1927年9月26日,蒋介石就登报宣布解除与毛福梅、姚治诚、陈洁如的婚姻关系,并在当天宣布与宋美龄订婚。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宋美龄在上海举行了隆重的婚礼,这场世纪婚礼还分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是基督教的婚礼仪式,在教堂举行;下半场是中国的传统婚礼,在上海戈登路大华饭店举行。从这里也能看得出,蒋介石有多么在意宋美龄的感受,妇唱夫随,婚后蒋介石也成了一名基督教徒。
远在大洋彼岸的陈洁如此时正在努力学习英文,适应当地的生活,蒋介石会定期派人给她的账户打些生活费。闲暇时陈准备把过往与蒋同居7年的经历回忆整理,准备写成一本《回忆录》,如果蒋介石履行承诺,这本回忆录她会仔细珍藏,否则这本书就会成为她的复仇利剑,直插蒋介石的胸膛。
但是陈洁如只有初中文化,英文也非常一般,需找人代笔。李时敏也就是这个时候来给陈雪中送炭了,自告奋勇帮她捉刀成稿。李时敏是陈、蒋的旧识,交往密切,还曾亲身经历蒋介石放浪形骸,犯了“风流病”的阶段。蒋介石听说李时敏再给陈洁如写《回忆录》,惊出了一身冷汗,常常夜不能寐。
蒋介石深知对不起陈洁如,为了跟宋美龄在一起,不惜用谎言把陈洁如支走。虽然从婚恋自由的角度来说选择跟谁共度余生本没有错,但是他的这种卑劣手段传出去总是不太好听。他也担心这种“绯闻”会被有心人利用,成为攻击自己的武器。于是他和蒋经国、陈立夫、孔令侃等人商量,最终以高价买下版权的方式阻止这本《回忆录》面世。
宋美龄也是一个七窍玲珑心眼的女子,从丈夫经常被陈洁如的事情弄得六神无主的事看得出来,这个女人对蒋介石有多么重要,也能明白蒋一定做了对不起陈的事情。欺骗对于笃信基督的宋来说是绝不能容忍之事,她暗中调查蒋、陈的关系,也了解了蒋介石为了娶自己哄骗陈洁如的事实,与蒋大吵了一次。
蒋介石又一次赌咒发誓说自己的真心只属于宋,今后绝不与陈洁如藕断丝连,并说自打见到宋第一面,就决定今生非她不娶,特别是在信了基督之后,这种情感就更加强烈云云,这才劝得宋美龄破涕为笑,原谅了他。此后宋美龄只把陈洁如当成一个居心不良的“小三”,更清楚陈跟自己相比,完全没有任何优势,只把她当成蒋介石年轻时犯下的情债,不再做过多的追究。
陈洁如1931年回国,在上海定居,蒋介石没有再去见她,只是托人给他送去5万元钱,算是“分手费”。1961年,陈洁如和养女陈瑶光在周恩来总理的批准下,定居香港。
在香港期间,她收到了一封蒋介石的来信,信中写道:
“谢谢你曾经在风雨中陪我走过的日子,你对我的恩情,今生不曾相望。”
陈洁如看罢清泪长流,30多年的委屈、不甘、寂寞、怨愤顿时化为乌有,她给蒋介石回了一封信:
“30多年了,我的不容易只有你知道……”
1971年1月21日,陈洁如因病在香港去世。2002年,养女陈瑶光带着母亲的灵柩回国,将她葬在上海福寿园。
1990年,《陈洁如回忆录》拨开迷雾被公诸于世。但是令人失望的是,书中造假之处太多,很多时事内容都与历史不符,自然其中记录的陈洁如和蒋介石的同居生活内容也让人难以采信。究其原因,主要是代笔的李时敏为了博眼球增加回忆录的卖点人为添加的,结果却弄巧成拙。本来以为是国民党的“黑匣子”,结果成了一部漏洞百出的拙劣之作,丧失了重要的文献价值。
但是陈洁如对蒋介石的意义,或许并不在宋美龄之下,她陪伴了蒋介石上位之前风雨飘摇的7年,却在男人富贵之前被弃如敝履。蒋介石对她的感激、愧疚之情,终其一生也难以释怀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