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治理创30年最佳!无锡交出生态治理“高分答卷”
太湖治理创30年最佳!无锡交出生态治理“高分答卷”
2024年,太湖治理迎来历史性突破:全年平均水质30年来首次达到良好湖泊标准,湖心区更是首次实现年度Ⅲ类水质。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无锡市多年来持续不断的治理努力。
7000多个重点工程,1250亿元投入,太湖治理交出亮眼成绩单
自2007年以来,无锡市累计实施治太重点工程7000多个,投入资金超1250亿元。特别是近三年,每年治太投入均超百亿元。在外源减量、内源减负、生态扩容、精准防控等系统工程的硬核加持下,太湖已连续17年实现安全度夏。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度太湖无锡水域总磷浓度为0.049毫克/升,同比下降9.3%,全年达到Ⅲ类水质。蓝藻水华平均面积、最大面积、藻密度同比分别下降15.8%、4.3%和17.5%。太湖湖体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达到3.12,首次提高到“优秀”等级。流域物种数增加到6899种,鱼类生物量为多年平均值2倍以上。
创新治理模式,打造大型浅水湖泊治理典范
太湖治理并非易事。作为典型的大型浅水湖泊,太湖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容易因风浪搅动而扩散。加之流域经济社会发达,污染成因复杂,治理难度很大。
无锡市创新治理模式,建立涉磷企业“磷账本”“磷清单”制度,持续压降磷排放。全面推进污水收集处理,实现管网应接尽接、污水应收尽收。同时,注重生态修复,试种沉水植物约2900亩,恢复芦苇面积约1000亩,建设30个生态安全缓冲区和191处湿地保护小区。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
太湖治理不仅没有影响经济发展,反而倒逼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14年起,苏州、无锡、常州的产业比重总体实现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2023年,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57.1%、53%、51.8%、56%和54%。
未来展望:持续发力,打造美丽太湖
无锡市已出台《推动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根本性好转三年行动方案》,计划到2025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达到Ⅲ类。2024年,无锡市委、市政府连续九年以“新春第一会”专题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和太湖治理工作,计划年度投入113.6亿元,实施116项重点任务和204个工程项目。
太湖治理的成效,不仅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也展示了无锡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决心与努力。未来,无锡将继续坚持湖岸同治、流域共治,推动水质稳定Ⅲ类、藻情持续改善,为世界大型浅水湖泊治理提供可借鉴的“太湖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