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春晚幕后揭秘:从撒贝宁眉毛到《栋梁》创演秀
2025春晚幕后揭秘:从撒贝宁眉毛到《栋梁》创演秀
“春晚这顿年夜饭不好做,是大家给予的温暖与肯定,支持着我们做下去。”随着2025年央视春晚的落幕,总导演于蕾的一番感慨道出了春晚团队的心声。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春晚,这场视听盛宴不仅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底蕴,还吸引了观众的热烈讨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场晚会背后的故事。
创新:科技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今年的春晚在技术创新上可谓是下足了功夫。首次推出的视障版和听障版无障碍转播,让更多的观众能够享受到春晚的魅力。手语演员通过AR虚拟技术置身演播大厅进行“解说”,同时运用AI语音技术制作字幕,满足不同群体的观看需求。
在节目呈现上,春晚首次采用全国产8K装备完成“8K超高清视频+三维菁彩声音频”制作。通过央视频电视投屏功能,用户可以一键“秒投”,将4K/8K超高清春晚呈现在电视屏幕上。同时,耳机用户还可以收听到双耳渲染的三维菁彩声春晚电视伴音,带来沉浸式的听觉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春晚特别推出了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以榫卯结构、祈年殿和北京中轴线为灵感,视觉设计基于梁思成先生绘制的古建筑珍贵手稿。节目运用XR+数字孪生+VP融合拍摄技术,通过打造无限延展的虚拟舞台空间,再现中国古建的千年神韵和文化内涵。
热议:从撒贝宁的眉毛到《秧BOT》的舞蹈
春晚结束后,网友们热议的话题层出不穷。其中最令人捧腹的莫过于主持人撒贝宁的眉毛。在春晚开场时,他的浓眉就成功爆上热搜,成为当晚最大的笑点之一。面对网友的调侃,撒贝宁在后续节目中自证“野生眉”,表示自己并没有“纹眉”。
另一个引发热议的节目是《秧BOT》。节目中的人形机器人以其幽默的形象和表演引发热议。网友们纷纷调侃“机器人怎么不穿裤子就出来了”,对此,春晚导演组回应称机器人已经是穿着裤子的造型,展示出春晚团队的幽默与创意。
幕后:一位连续四年执掌春晚的导演
于蕾,这位连续四年执掌央视春晚的总导演,究竟是什么来头?于蕾与春晚结缘,最应该感谢的是她的贵人哈文。2003年,央视有一档节目《非常6+1》需要人手,恰好刚入台一年的于蕾被选上。在这个团队,于蕾遇到了她的贵人哈文,也可以说她是由哈文一手带出。两人由此节目开始,一起共同并肩作战数年,对这个节目以及此后合作的节目,都可谓呕心沥血。
自从进入央视,于蕾非常拼命,不放过任何学习机会。在各个环节都亲自实践,有时为了拍摄10分钟短片,甚至拍摄300分钟素材。于蕾的功底无疑是深厚的,做事也是相当认真,为了拍好节目《国家宝藏》,由她主导的团队开了4000多小时会议,还走了数万公里调研路。拍摄期长达三个月,几乎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就为了做好每个细节。
面对观众的质疑和期待,于蕾表示:“希望观众对我们宽容一点,我们已经很努力了。”她认为春晚是无法满足每一个个体,但一定会努力,让更多观众在春晚找到自己情感释放点,或者是找到自己共情的链接。哪怕这些感动共情只是一点点,但无数个一点点聚在一起就是巨大的能量。
结语
春晚作为中国人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宴,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与情感。2025年的春晚在创新与传承中寻找平衡,用新技术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用幽默与温情回应观众的期待。虽然春晚难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但正如于蕾所说,无数个小小的感动与共情聚在一起,就成为了巨大的能量,让这台晚会成为了中国人共同的春节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