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云南春晚:让历史人物“活”起来
2024云南春晚:让历史人物“活”起来
2024年云南春晚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为主题,创新演绎了徐霞客、孙髯翁、郑和等历史人物的故事,展现了云南独特的文化魅力。
徐霞客:一年零九个月的云南之旅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与云南有着不解之缘。386年前,他踏入彩云之南,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旅居了一年零九个月,留下了传世之作《徐霞客游记》。在云南期间,徐霞客不仅详细记录了当地的山川地貌,还深入观察了当地的人文风情。他的足迹遍布云南各地,从滇池到哀牢山,从大理到腾冲,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生动的描述。
在哀牢山,徐霞客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挑战。据《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记载,他在哀牢山探险时曾迷失方向。哀牢山地形复杂,山中树林茂密,方向难辨。徐霞客在日记中写道:“东壁甚雄,峡底稍隆起,而水与路影亦俱绝。”在一次探寻“落水坑”的过程中,他因天气恶劣、方向难辨而迷路,幸而在昏暗中找到了一个小村子,得以借宿。这段经历不仅展现了徐霞客的探险精神,也从侧面反映了云南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
孙髯翁:天下第一长联的传奇
在昆明大观楼,清代文坛名士孙髯翁留下了他的传世之作——“天下第一长联”。这副长达180字的对联,上联描写滇池及周围风光景物,歌颂大好河山;下联联想云南历史,有感而发,整体对仗工整,观物写情,内涵深刻。长联中的“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等名句,成为了描绘云南壮丽山河与悠久历史的绝唱。
2024年是孙髯翁逝世250周年,云南各界举办了系列纪念活动。在大观楼长联吟诵大赛中,从5岁孩童到近80岁的老人,来自各行各业的诗词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吟诵这副流传百世的名联。云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刘昊霖表示:“长联真的非常精彩,我在吟诵的过程中能深刻感受到它的大气磅礴,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郑和:从云南走向世界的航海家
作为云南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郑和的故事更是广为人知。这位出生于云南的航海家,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篇章。他的足迹不仅遍及东南亚,更远达非洲东海岸,为中外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马来西亚,郑和的影响至今仍在延续。吉隆坡的《郑和:垂范百世》作者苏海尔表示:“郑和在马六甲可谓家喻户晓,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也是促进地区文明交流互鉴的使者。”近年来,昆明郑和文化旅游节精彩连连,成为面向世界宣传郑和航海事迹、弘扬郑和精神的重要窗口。
创新演绎:让历史人物“活”起来
2024年云南春晚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让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以全新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晚会运用XR(VR、AR、MR)等虚拟拍摄技术,将历史场景与现代舞台完美融合。在节目中,观众可以看到徐霞客在云南山水间穿行的身影,感受孙髯翁在大观楼上吟诵长联的豪迈,见证郑和船队扬帆起航的壮观场面。
这种创新演绎方式不仅让历史人物的故事更加生动,也让观众能够跨越时空,感受到云南文化的魅力。正如晚会总导演沐利芸所说:“我们想把云南百姓的故事、新时代云南高质量发展的故事、多元民族文化以及历史融入其中,制作出百姓爱看的春晚。”
通过这样的创新演绎,云南春晚不仅传承了历史文化,更展现了云南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新风貌。正如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赵国良所说:“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不仅是去一个地方,更是体验一种在地生活。”这种创新演绎方式,让历史与现代交织,让文化与科技融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也为云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