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上海:为残疾人平等融合共享持续发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上海:为残疾人平等融合共享持续发声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scf.org.cn/csjjh/n3421/n3424/n3427/u1ai307557.html



关注残疾人群体的生活状况,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已经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今年上海两会,不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聚焦残疾人的就业、生活等方方面面,为残疾人平等融合共享持续发声。

让“无障碍”落实到每一处细节

“今年的建议更加具体和可操作,更容易被接受和落地。”市人大代表金晶此次带来了多条具体且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

无障碍公交车的服务是金晶此次关注的重点。近年来,上海市交通委、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大力推广无障碍低地板新能源公交车,这些车辆拥有整体升降、侧倾辅助轮椅功能,低地板设计等人性化配置,可帮助有需要的人实现无障碍通行。截至2024年1月,上海已发展具备无障碍功能的低地板公交车7000多辆,全线配置具有无障碍功能的低地板公交线路127条。这些无障碍公交车是否实现了“无障碍”,金晶曾做过一组调研,召集部分脊髓损伤伤友和家属,分别从浦东、杨浦、松江、徐汇、长宁等区乘坐无障碍公交车去往松江区一家康复医院,一路上发现了不少问题。“很多坐轮椅的小伙伴在实际出行中发现许多无障碍公交车存在障碍,比如无障碍踏板生锈了很难翻转,部分公交车司机甚至不知道自己驾驶的车辆有无障碍功能,公交系统缺少无障碍公交车信息查询渠道,有需要的乘客难以在出行前规划出行线路。”金晶认为,无障碍公交车系统在硬件设计上仍需针对这些方面加以改进,在公交站台也应设置便于轮椅上下的坡道。她同时建议公交车公司加强无障碍公交车的检修维护,加强工作人员的相关培训,增强无障碍服务意识,让无障碍公交车发挥更大作用,真正为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便利。“我们也呼吁残障小伙伴多出门,让社会看到我们的需求。”作为一位连续多年为残疾人权益发声的代表,金晶表示将继续关注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推动残疾人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生活。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确保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平等、充分、便捷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工作,体现在城市的每一处细节。市人大代表洪程栋关注到了电影院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电影院作为社会公众集中活动的场所,对无障碍设施的需求较大。影院经营单位及相关管理者应创造条件,积极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为有需求的群体提供便利。”洪程栋表示,当前电影院无障碍环境建设尚存在低位服务设施未规范设置,轮椅席位、无障碍通道、无障碍标识未设置等问题。以低位服务设施为例,部分影院的服务台高度超过国家标准,且未预留足够的容膝容脚空间,不利于特定群体获得便捷的服务体验。建议通过残联、老龄协会等组织广泛收集残障人士、老年人等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检察机关在开展公益诉讼工作中邀请社会组织代表和市民共同参与调查及整改成效评估。洪程栋还建议严格将无障碍标识纳入周边环境或建筑物内部的引导标识系统,行政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新建公共建筑、公共场所等的事前监管,无障碍环境验收达标后方可投入使用。

市人大代表臧熹则注意到了视障人士过街这一细节。臧熹指出,近年来上海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但在视障人士过街音响提示装置方面仍存在短板,建议加快推进视障人士过街音响提示装置安装工作,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扩大安装范围,力争用两到三年时间,完成上海主要商业街、步行街和视障人士集中区域周边道路人行横道相关设备的安装。同时建议交警部门继续做好试点点位的跟踪调研工作,完善设施优化方案;市残联会同交警等部门针对视障人士实际需求开展专题调研,并结合各路口实际,对设备安装范围和地点予以明确,让视障人士安心出行。

推动残疾人更好就业

残疾人就业是社会民生的重点领域,也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市人大代表张立军发现,近年来在线客服、语音客服、大数据标注等轻体力劳动岗位为残疾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就业机会,但残疾人就业仍存在职业技能水平低、就业岗位质量偏低等问题。在张立军看来,上海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电子商务领域有显著优势,数字经济相关岗位的大量涌现为残疾人创造了多样化就业机会;同时上海还具备丰富的社会组织和企业资源,为探索数字技术助力残疾人就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如何抓住数字经济就业新机遇?张立军认为要突破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不足、就业支持体系不完善、就业形式与群体需求匹配度有限以及社会认知与数字鸿沟等难题,建议依托高校、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以及互联网头部企业等,为残疾人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数字化技能系统培训,优化课程形式,为视力或听力障碍者设计适配内容。同时鼓励企业设置包容性岗位,开展“数字公益+就业”项目,开放远程就业岗位。他还建议建立上海市残疾人数字经济就业支持综合平台,集成岗位信息、培训资源及政策解读,在郊区建立数字经济就业示范点,引入在线培训设备、智能辅助技术、共享办公空间等,帮助残疾人更好就业。

市人大代表杨军则建议建立残疾人就业辅导员制度,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就业支持体系。在杨军看来,残疾人就业辅导员可以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和就业支持,协助他们适应工作环境、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可以与用人单位沟通,促进就业机会的创造和维持。

今年上海两会,周进华等市政协委员递交的一份联名提案同样关注了残疾人就业。委员们指出,近年来残疾人就业形势总体向好,但仍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岗位匹配度有待提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残疾人的就业积极性和稳定性。委员们建议详细了解残疾人的具体类别和等级,更好理解他们的特殊需求,提升岗位适配度。同时,通过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增进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了解和认识,强化残疾人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提高残疾人就业意识。委员们还建议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建设,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咨询服务以及全面准确的就业信息,帮助残疾人了解就业市场需求,提高就业成功率。

民进界别递交的“关于加强对残疾人就业支持的提案”则从职业教育和就业模式等方面为残疾人就业提出建议。提案指出,残疾人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单一,多为相对基础的专业课程,一些新兴行业如主播、运营等未能得到充分覆盖;残疾人群体就业模式单一,从2022年上海市残疾人就业类型来看,68%为按比例就业,11%为集中就业,9.1%为灵活就业。总体而言,上海市残疾人就业的政策依赖性较高,自主就业能力偏低。

在残疾人职业教育方面,提案建议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残疾人职业教育学校的设施建设、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等,同时聚焦新产业新机会,增设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相关的专业方向,并根据市场需求和残疾人的兴趣爱好,开展涵盖电商直播、农村实用技术等多个领域类别多样、形式丰富的职业技能培训,满足不同人员的职业需求,鼓励跨学科学习,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培养残疾人的综合能力。

提案还建议设置残疾人职业发展规划师资格证书,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发展咨询服务。此外,广泛宣传残疾人职业发展相关理论、实践及优秀案例,对聘用残疾人真实就业的模范企业进行表彰,共同营造支持残疾人职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