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多民族融合的新趋势与新实践
乌鲁木齐市:多民族融合的新趋势与新实践
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是多民族聚居的重要城市。根据最新数据,乌鲁木齐市常住人口约408.24万人,其中汉族约占76%,维吾尔族约占11%,回族约占9%。这样的民族构成使得乌鲁木齐成为观察中国多民族融合的重要窗口。
城市化背景下的民族融合新趋势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乌鲁木齐市的民族融合呈现出新的特点。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强调,要“加快推进全区特别是南疆城镇化建设,以发展产业聚集人、以高质量均等化公共服务留住人、以多民族大融居团结人,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
空间互嵌:共居共学的新模式
空间互嵌是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重要环节。乌鲁木齐市通过合理布局城市群,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打破地理空间分割。例如,在社区建设方面,乌鲁木齐市积极推进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建设,整合政策、基础设施、文化、人力、经费等方面资源,打造智慧社区、文明社区、和谐社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
文化互嵌:共通共融的新实践
文化互嵌是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核心。乌鲁木齐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各族群众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精华。例如,新疆国际大巴扎作为展示新疆多元文化的窗口,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各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平台。
经济互嵌:共建共享的新格局
经济互嵌是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必然要求。乌鲁木齐市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锚定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高质量建设“八大产业集群”,加强同兄弟省区市特别是援疆省市交流合作,实现经济互补、产业协作、利益互嵌。
社会互嵌:共事共乐的新机制
社会互嵌是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重要纽带。乌鲁木齐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各族群众的社会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开展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在社区推行网络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积极引导各族群众参与社区自我管理和基层民主建设。
心理互嵌:共嵌共凝的新理念
心理互嵌是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精神保障。乌鲁木齐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营造和谐稳定的氛围和环境,增强各族群众的相互理解和信任。线上,通过门户网站、新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线下,在交通主干道、公园、广场等醒目位置设置公益广告集中展示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
民族融合不仅体现在宏观政策层面,更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育领域,乌鲁木齐市推进双语教育,促进各民族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就业领域,通过产业带动和政策扶持,为各族群众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社区生活方面,各民族群众共同参与社区活动,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乌鲁木齐市的多民族融合实践,为构建社会嵌入式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不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乌鲁木齐市正在形成新的多民族和谐共生模式,为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团结进步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