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古琴:孔子与白居易都爱不释手的文化瑰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琴:孔子与白居易都爱不释手的文化瑰宝

引用
新浪网
11
来源
1.
https://news.sina.com.cn/sx/2024-09-20/detail-incpumyu7615798.shtml
2.
https://www.baidu.com/from=844b/ssid=e34ac1b5c1b5b1cabcc7313938330259/s?word=%E5%BD%A2%E5%AE%B9%E5%BC%B9%E7%90%B4%E7%9A%84%E5%94%AF%E7%BE%8E%E7%9A%84%E8%AF%97%E5%8F%A5&sa=re_dl_prs_34689_4&ms=1&rqid=12576244564170911644&rq=%E5%BD%A2%E5%AE%B9%E5%BC%B9%E7%90%B4%E7%9A%84%E5%94%AF%E7%BE%8E%E7%9A%84%E8%AF%8D%E8%AF%AD&rsf=1630009&asctag=41480
3.
https://www.qidian.com/ask/qlwhvhvskrh
4.
http://sino.newdu.com/m/view.php?aid=67799
5.
http://www.dyxt.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141
6.
https://silkqin.com/09hist/originschi.htm
7.
http://dyxt.org/9zhuanqu/?mobile=2
8.
http://www.lbnews.com.cn/content/2025-01/09/content_122301.htm
9.
https://silkqin.com/09hist/qscbchi.htm
10.
https://www.cnfyblh.com/exhibition/245.html
11.
https://www.foshannews.net/h/3752/20250119/765111.html

古琴,这一承载着数千年文化积淀的乐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人修身养性、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从先秦时期的孔子到唐代的白居易,无数文人墨客都对古琴情有独钟。今天,让我们一起探寻古琴的历史传承与文化魅力。

01

古琴的历史传承

古琴的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时期,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早在春秋时代,琴就已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孔子不仅自己弹琴,还将古琴纳入其教授的六艺之中,使得古琴艺术得以代代相传。相传孔子曾自作琴曲《幽兰》,以表达其高洁的品格。

古琴的经典样式中,有一种被称为“仲尼式”,就是以孔子命名的。这种样式简洁大方,体现了儒家美学思想,也见证了古琴与孔子的深厚渊源。

02

孔子与白居易的古琴情缘

孔子对古琴的推崇,不仅体现在教学中,更融入了他的日常生活。据《论语》记载,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即使在困厄之中,也常常弹琴自娱,以琴声寄托其理想与抱负。这种将古琴视为精神寄托的传统,深深影响了后世文人。

唐代诗人白居易则是另一位古琴的忠实拥趸。他的诗作中多次提及古琴,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夜琴》:“蜀琴木性实,楚丝音韵清。”白居易不仅擅长弹琴,还能自弹自唱。他在《船夜援琴》中写道:“鸟栖月动,月照夜江,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闻无古今。”这首诗生动地展现了白居易在舟中弹琴时的意境,体现了古琴音乐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03

古琴的当代传承与发展

进入现代社会,古琴艺术依然焕发出勃勃生机。2003年,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标志着古琴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与重视。

当代古琴演奏家们在传承古琴艺术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例如,青年古琴演奏家史文睿在Bard学院音乐学院中美音乐研究所举办的“古韵新声-二十一世纪古琴音乐研讨会”上,深入探讨了古琴音乐中的“留白”艺术。她指出,留白不仅是音符间的停顿,更是音乐情感的延伸和深化。通过留白,听众能够在静默中感受到音乐的深层次情感,从而与演奏者建立更深的情感联系。

在史文睿的演讲中,她详细分析了古琴音乐中留白的文化价值和音乐表达。史文睿指出,留白不仅仅是音符间的停顿,而是音乐情感的延伸和深化。通过留白,听众能够在静默中感受到音乐的深层次情感,从而与演奏者建立更深的情感联系。

作为古琴音乐的传承者和创新者,史文睿在音乐教育方面同样取得了卓越成就。她曾在第一届中加艺术节及国际邀请赛中荣获专业组银奖,第二届弘琴杯江西赛区金奖及全国终选赛区青年A组金奖,以及第一届江西省民乐艺术展演专业组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她的学生也在各种比赛中屡获金银奖,充分体现了她在音乐教育方面的实力。文睿不仅致力于古琴演奏技巧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美学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她通过讲座、研讨会和现场演奏,积极推广古琴音乐,致力于将这一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发扬光大。在此次研讨会上,她通过对“留白”艺术的详细阐述和演奏示范,为古琴音乐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在演讲的最后,史文睿提出了对古琴音乐未来发展的展望。她强调,现代古琴演奏者应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各流派的优点,注重技术训练和新作品的创作与演绎。她呼吁古琴音乐界重视音乐性的逻辑结构和艺术表达,通过留白等手法提升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古琴音乐在当代继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史文睿的演讲特别提到了古琴音乐中特有的散板(Free Rhythm)和点描(Pointillism)技法,通过这些技法创造了音乐的留白效果,使音乐充满了空间感和灵动性。例如,在《墨子悲丝》中,通过不规则混合拍的运用,音乐节奏变得更加自然丰富,表现出复杂的内心情感和音乐的流动性。

最后,史文睿作为一名杰出的古琴演奏家和教育家,通过此次研讨会展示了她在古琴音乐方面的深厚造诣和创新精神。她对“留白”艺术的深入研究和独特见解,不仅丰富了听众对古琴音乐的理解,也为古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她的卓越表现和深刻演讲,再次证明了她在古琴音乐界的领先地位。史文睿的学术贡献和演奏不仅展示了她在古琴音乐领域的深厚造诣,更凸显了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创新能力。她通过留白这一独特的艺术手法,使古琴音乐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她的演讲和演奏不仅丰富了听众的音乐体验,也为古琴音乐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启示。史文睿的成就不仅仅体现在她的演奏技巧上,更在于她对古琴音乐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创新应用。她通过对“留白”艺术的探讨,揭示了古琴音乐中的深层次情感和文化内涵,为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她的努力和贡献无疑将对古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对古琴音乐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创新应用。史文睿通过对“留白”艺术的探讨,揭示了古琴音乐中的深层次情感和文化内涵,为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她的努力和贡献无疑将对古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古琴,这一承载着数千年文化积淀的乐器,以其独特的音色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颗明珠。从孔子时代的弦歌不辍,到白居易的诗琴相伴,再到当代演奏家的创新演绎,古琴艺术始终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它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古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继续向世界讲述着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