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定风波》看苏轼的豁达人生态度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定风波》看苏轼的豁达人生态度

引用
百度
12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B%8F%E8%BD%BC/53906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0222A010G300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0516A00S7B00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0413A02T3Y00
5.
https://zh.wikipedia.org/zh-hk/%E7%83%8F%E8%87%BA%E8%A9%A9%E6%A1%88
6.
http://www.lubanyouke.com/18906.html
7.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B%8F%E8%BE%99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B%8F%E8%BD%BC
9.
https://mingpaomonthly.com/article/details/%E9%99%84%E5%86%8A%EF%BC%9A%E6%98%8E%E6%9C%88%E7%81%A3%E5%8D%80%2F2024-10%2F1730441849733%2F%E3%80%8A%E8%98%87%E6%9D%B1%E5%9D%A1%EF%BC%8E%E4%BA%94%E5%B9%B4%E9%BB%83%E5%B7%9E%E3%80%8B%E7%9A%84%E5%BF%85%E9%A0%88%E8%88%87%E6%8C%AA%E7%A7%BB%20%EF%BC%88%E8%94%A1%E9%8C%AB%E6%98%8C%EF%BC%89
10.
https://m.qidian.com/ask/qeniqbppewz
11.
https://m.qidian.com/ask/qfogtnjhvos
12.
http://www.lubanyouke.com/58805.html

公元1082年,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一个春日,他与友人出游,途中遇雨。在常人看来,这本是一场令人狼狈的意外,但苏轼却以一首《定风波》道出了别样的心境: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不仅是苏轼对一次偶然遇雨经历的记录,更是他面对人生困境时豁达态度的真实写照。要理解这首词的深意,我们需要回到苏轼被贬黄州的那段岁月。

从乌台诗案到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这位北宋文坛的巨匠,一生坎坷。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他屡遭贬谪。元丰二年(1079年),一场名为“乌台诗案”的文字狱几乎断送了他的性命。在御史台的牢狱中,苏轼度过了130个日夜,最终在多方营救下,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黄州,这个长江边上的小城,成为了苏轼人生的重要驿站。在这里,他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归宿。黄州的山水缓解了他心中的浮躁,儒释道学问的研修提升了苏轼的修为,在一降一升中,苏轼抚平心中的褶皱,给软肋覆上了盔甲。在黄州期间,苏轼变得更加成熟、旷达、超然。在他的身上,形成了独特的人生观,他变得乐观洒脱、随遇而安。

一场春雨中的顿悟

《定风波》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七日,苏轼与友人一同前往黄州东南三十里的沙湖相田。途中遇雨,众人皆狼狈,唯有苏轼泰然自若,甚至放慢脚步欣赏雨中美景。雨过天晴后,他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词。

词的上阕,写雨中情景。“莫听穿林打叶声”一句既描绘了雨势之大,又以“莫听”二字传递出作者对困境的淡然态度。“何妨吟啸且徐行”则进一步展现了他的从容与自信。竹杖芒鞋虽简陋,却让他感到比骑马更为轻松自在,“一蓑烟雨任平生”更是体现了他面对风雨、笑看人生的豁达情怀。

下阕写雨后心境。春风微凉吹散醉意,山头夕阳温暖迎接,自然界的阴晴变化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回首向来萧瑟处”,他意识到无论风雨还是晴天,都只是生命中的寻常经历,最终都会过去。因此,他选择坦然接受一切,以平静的心态面对未来的未知。

豁达人生:从《定风波》到《江城子》

苏轼的豁达人生态度不仅体现在《定风波》中,还表现在其他作品如《江城子》中。他能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将儒家的积极入世与道家的超脱思想相结合。

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苏轼写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首悼亡词表达了他对亡妻王弗深切的思念。但即便在如此伤感的题材中,苏轼依然展现出一种旷达和释然。他写道:“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种对生死的坦然面对,正是苏轼豁达人生态度的体现。

苏轼的智慧:现代人的精神导师

苏轼的人生态度对现代人有着重要的启示。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苏轼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逆境,与其逃避或抱怨,不如像他一样,以乐观的心态去接受,以超脱的精神去化解。

“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词不仅是苏轼个人的写照,更成为了后人面对困境时的精神支柱。它提醒我们:生活中的风雨终将过去,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从容。正如苏轼在另一首词中所写:“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是过客,学会与风雨共舞,才能真正领悟生活的真谛。

苏轼的一生,是一部关于如何在逆境中寻找力量、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的教科书。他的诗词,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生活智慧的结晶。在今天,当我们面对生活的不如意时,不妨读读苏轼的诗词,从中汲取力量,学会像他一样,以豁达的态度笑对人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